理论教育 创新系统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创新系统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指标体系来看,包括一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分类、二级指标对三级指标的分类,都是单纯从种属类别进行分类的,但是层层递进,也互相影响,这里我们利用熵值法求得各级指标的贡献度,从贡献度的大小进行现实层面的分析影响因素,对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创新系统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科技创新环境系统中,包含的是11个三级指标,因此从11个指标分析科技创新环境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将这11个指标分为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质条件与科技意识三方面;在科技活动投入中,将6个三级指标分为科技活动人力投入和科技活动财力投入;在科技活动产出中,将5个三级指标分为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和技术成果市场化;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将7个指标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和高新技术效益化水平两方面;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中,将9个三级指标分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信息化三个方面。从指标体系来看,包括一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分类、二级指标对三级指标的分类,都是单纯从种属类别进行分类的,但是层层递进,也互相影响,这里我们利用熵值法求得各级指标的贡献度,从贡献度的大小进行现实层面的分析影响因素,对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运用熵值法分析。为了消除因量纲造成的不公正实现可比性,进行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分别为:

式(1)(2)中:x min,j,x max,j分别为第j个指标的样本数据(x1j,x2j,…,xmj)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xij为标准化后的样本数据。

第j个指标的熵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3)中:0≤ej≤1。

计算差异系数为:

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为:

1.科技创新环境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利用熵值法求得科技创新环境系统中各指标体系的熵值及贡献度(表3-17)。

表3-17 科技创新环境贡献值

在五大系统中,很明显的反映出来科技创新环境的重要性,而科技创新环境质量是通过三方面反映,其中就贡献度而言,科技意识>科技物质条件>科技人力资源,说明对于湖北省,企业、高校及个人对于科技创新的前瞻性与主动性于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来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物质支持比参与科技创新的高校人数和从业人员的人数增加于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而言更重要。

11个影响因素中熵值最高的是十万人创新中介从业人员数、每名R&D人员研发仪器和设备支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比重、十万人累计孵化企业数、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重,从这几个指标可以看出,都是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指标,“创新中介”数据即创新中介服务,是服务业发展的一部分;“研发和设备支出”即研发直接参与程度,是科学技术重要的物质基础,直接促进GDP增长,同时带来更好的经济回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累计孵化企业数量”增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企业家;增加市场主体,培育技术人才无一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R&D活动的企业比重”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科技创新活动越多反映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这些指标都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直接地影响着经济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环境的更优化

而熵值较高的几个影响因素是万人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较系数。对于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而言,参与研究与发展的人数增加、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以及科学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工资增加是整个社会对于科技研发的认可与追求,创造的是良好的创新环境,而并没有与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关系,间接地创造良好的社会公众的信心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社会民众对于科学技术的认可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熵值最低的依次是万人吸纳技术成交额、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从科技意识来说,“技术成交额”反映了企业或机构对于科技成果的需求,从凯恩斯需求定理可知,需求增加,供给也会相应增加,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科技创新进步,但是,对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所作的贡献而言,科技成果的继续转化指标贡献会更大。“高等学校在校数” “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指标都反映了科技创新发展中的潜在人力资源,因此,其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真正做出贡献的比例较低。

2.科技活动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利用熵值法求得科技活动投入系统中各指标体系的熵值及贡献度(表3-18)。

表3-18 科技活动投入贡献值(www.daowen.com)

科技活动投入占比15.7%,在五大系统排名第三,科技活动投入主要反映政府及社会对科技活动的支持程度。主要分为人力投入与财力投入,从熵值上看,财力投入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效用较人力投入高出了6.61%;主要原因从指标上来看,人力资源只包括了研究人员数,不包括潜在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人员。而财力投入不仅包括了政府的支持还包括了企业的经费支持。同时,大量的财力投入会带来人力资源投入的联动效应,包括人才培养也是需要一定的财力投入的,因此财力投入较人力投入而言是比较重要的。

三级指标包含了6个影响因素,权重较平均,只有“企业R&D研究人员比重”相比于其他指标低了0.02%权重,这里的比重是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的比重,权重较低的原因是湖北省有R&D企业的比重不是很高,2015年15%,全国第16位;2016年18%,全国第15位,上升的速度有待加强,有R&D企业的比重直接决定了企业R&D人数比重。其他5个指标权重都占2.73%,与“企业R&D研究人员比重”不同的是,“万人R&D研究人员数”是社会研究人员数,这个基数是不断增长的,且增长趋势也非常明显;“R&D经费支出与GDP比值”“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这些指标权重相对来说较高的原因是,湖北省政府与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日益增加的科技园数量、促进科技的优惠政策、以及“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都是非常明显的投入。

3.科技活动产出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利用熵值法求得科技活动产出系统中各指标体系的熵值及贡献度(表3-19)。

表3-19 科技活动产出贡献值

科技活动产出系统占比29.84%,在五大系统中排名第二,对于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言,科技活动产出所占权重高于科技活动投入并有一倍的差异,因此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技术成果市场化占权重10.25%,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占权重7.94%,有一定的差异但差距不大,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否定的因果关系,科技产出决定着技术成果市场化的数量,而技术成果市场化的结果才反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成效,从而反映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

三级影响因子包括5个指标,除了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所占权重仅为2.25%之外,万人科技论文数、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万元生产总值技术国际收入四个指标都占权重2.73%。技术市场的发展和技术成果交易的繁荣、对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输出技术成交额对于科技创新能力决定权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成交额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2015年是619.5万元每万人,排名第五;2016年是693.79万元每万人,排名第五,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相对于其他指标而言较低。而科技论文数、专利以及获得国家及科技成果奖都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果形式,是直接决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技术国际收入不仅反映了技术成果的产出,更反映了湖北省科技创新的重大成绩。

4.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利用熵值法求得高新技术产业系统中各指标体系的熵值及贡献度(表3-20)。

表3-20 高新技术产业化贡献值

高新技术产业系统占比7.62%,在五大系统中排名第五,说明高新技术产业仅为科技创新里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对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起决定性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占权重10.51%,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占权重4.97%,两者差距主要源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

三级指标中包含7个影响因子指标,所占权重差距较小。占权重2.73%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经济行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些细分行业在中国处于发展初期到成熟的一个中间阶段,增加值提高需要科技创新,这也是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体现;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说明湖北省企业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或者在产品其他方面有突破性的改进,提高了产品性能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这也是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进步。占权重2.72%的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高新技术产业与工业的比重反映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反映湖北省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主要体现高新技术企业的效益,这三者共同反映高新技术行业的成绩,相比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于新产品而言代表的方面比较小,因此与前两个指标存在0.01%的权重差距。占权重2.71%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大小最直接地反映了人力或者机器的效率,越多人力参与或者越多机器运行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越多,从而间接反映了科技创新的社会普及性,从这种间接的作用中产生了0.02%的权重差距。

5.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利用熵值法求得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中各指标体系的熵值及贡献度(表3-21)。

表3-21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值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权重占比7.81%,在五大系统中排名第四。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程度是从社会各方面反映的,在本报告中包括占权重9.28%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占权重4.65%的环境改善指标以及占权重6.18%的社会生活信息化指标。从权重分布来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占比最高,主要因为新旧动能转化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先进水平直接关系到新旧动能能否顺利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区间的长短。次之就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科技带来的信息技术行业的就业增加,还是科技带来的日常生活的便利,这些正是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最低的权重是环境改善,科技创新有助于改善环境,但环境的改善大部分基于人为的各种因素。

三级指标体系中包含了9个影响因素,权重百分数有两端分布的趋势。占权重2.73%的有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综合能耗产出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电子商务消费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劳动生产率有别于劳动和资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区别在于科技创新促进了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资本生产率反映资本投入与经济发展的作用;综合能耗产出主要反映科技创新对于我国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大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其增加值多少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成熟与否。电子商务消费是人民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重要方式,提升了人们的社会信息化水平。占权重2.71%的是环境质量指数,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存环境的优化。占权重2.68%的是装备制造业区位熵、环境污染治理指数。装备制造业体现湖北省制造业技术水平,环境污染治理很多情况下需要科技手段去解决,这个治理指数反映科技水平。占权重1.09%的是万人国际互联网上网人数,但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上网人数多少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不太明显。

总体而言,五大系统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都非常重要。基于影响程度的差异,湖北省需要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五大系统中贡献度最高。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提升科技意识,增加科技企业数量,提高R&D活动在企业占比;其次是不断增加政府及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财力支持;最后要注意在人力资源投入中需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提高高新技术人才在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通过科技活动人力、财力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的提升来把握科技活动产出,其中很重要的是要以企业为突破口,以企业为平台,投入科技人才,增加R&D投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从而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提升科技活动产出。要想达到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的,重点是要改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包括人民生活方式、环境发展方向等,突破点在于发展科技服务业,从而改变湖北省一、二、三产业份额,提高科技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