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城镇化的紧密联系与具体表现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城镇化的紧密联系与具体表现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总体向好。在这个阶段,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策。因此,全局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中央能够出台这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大背景。综合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农业农村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城镇化的紧密联系与具体表现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总体向好。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8614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11424亿斤,年度产量提高了2810亿斤,增长了32.62%,年均提高3.5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提高到2011年的6977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3.1%,年均增长8.6%。今年夏粮增产71亿斤,早稻增产11亿斤,全年有望继续增产,实现“九连增”;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4303元,同比增加597元,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4%,比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509元,实际增长9.7%)的增幅高出2.7个百分点。

(二)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阶段,是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出台最密集的阶段,也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策。

免除了专对农民收取的农业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实行对农业生产的直接补贴制度,从2004年的14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653亿元。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家保障的制度,按生均经费600元计,每年需财政支出700多亿元。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人均筹资标准300元,其中财政补助240元,8.34亿人,需财政支出2000亿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200多万人纳入保障网,今年上半年人均月补差106元,年度支出将超过660亿元。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今年底将实现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将获得由财政支付的基础养老金660元,预计全年支出将达800亿元以上。民政部门今年对农村543万“五保”供养人员的支出将约为130亿元。(www.daowen.com)

以上各项由财政支出的经费约7300亿元,而这些支出,都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才逐步形成的。这在相当程度上也说明,农村的好形势是靠好政策换来的,而好政策的高含金量,是要靠强有力的、不断增长的政府财力作支撑的。因此,全局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中央能够出台这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大背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9921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3740亿元,这是中央能够出台这些好政策、能够做到许多以前想做而做不了的好事、实事的经济支撑。

(三)新世纪以来既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我国城镇化进展最快的时期。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2%提高到2011年的51.27%,11年间提高了15.0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7个百分点。这11年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亿人以上(从2000年的4590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9079万人),增加了50.48%;同期乡村人口减少了1.5亿人以上(从2000年的80837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65656万人),减少了18.78%,我国乡村人口在1995年达到峰值,为85947万人,16年来,共减少了20291万人,其中新世纪以来减少的为15181万人,占16年来减少总数的74.8%。综合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农业农村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提供了就业、居住等方面的必要条件。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仍然明显滞后,我国城镇化水平(尤其是真实城镇化的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切实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来科学推进城镇化,就一定可以使城镇化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