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的酒店集团发展趋势及特点

新形势下的酒店集团发展趋势及特点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变化,中国酒店集团的成长呈现新的趋势与特点。酒店集团的经营业绩不仅与酒店内部管理相关,而且与产业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力相关。在追求竞争优势的目标驱动下,国内酒店集团之间“强强联合”的“二次集团化”渐成趋势。而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等将成为未来中国酒店集团拓展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智力资本运营的目标是实现酒店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的酒店集团发展趋势及特点

21世纪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变革。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革新、旅游产业的繁荣、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对中国酒店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巨大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变化,中国酒店集团的成长呈现新的趋势与特点。

1)酒店集团成长由行政主导为主向市场主导为主转变

这反映了我国酒店集团成长环境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行政力量主导国内酒店集团的集团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市场力量成为影响国内酒店集团成长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国内酒店集团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酒店兼并重组和集团化扩张,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共同主导国内酒店集团化进程。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和完善,行政力量影响逐渐削弱,而市场力量影响逐渐增强。市场力量成为影响国内酒店集团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行政力量仍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酒店是市场主体,其拥有独立的产权和充分的决策权,自主决策并承担市场风险;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11]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的自由选择,由市场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资源分配,从而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经营成为国内酒店集团化成长的主要手段,兼并、收购、重组、租赁、托管、股票上市等资本经营手段将被更加广泛地运用于国内酒店集团的成长实践。

2)酒店集团由企业之间竞争为主转向产业竞争与合作为主

这反映了我国酒店集团竞争战略的变化。在我国酒店集团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发展是竞争战略的中心。集团从个体的视角将自己与竞争者、供应商、消费者的关系定位为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将强化外部竞争作为集团的竞争策略。在当今产业融合的背景下,酒店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价值链系统之间的竞争以及为取得产业价值链的领导和中心地位而进行的竞争。酒店集团与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其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产业价值链系统的成员;酒店集团与旅游供应商、旅游生产者、旅游竞争者、旅游消费者、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之间是合作博弈关系。竞争合作模式的目标是“双赢”或“多赢”。竞争战略的中心是从系统的视角考虑酒店产业价值链的整体发展和酒店集团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酒店集团的经营业绩不仅与酒店内部管理相关,而且与产业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力相关。合作不再局限于直接的供应商和顾客,而是扩展到所有可以被纳入酒店产业价值链系统范围内的企业。

3)酒店集团由“强弱联合”为主转向“强强联合”为主

这反映了中国酒店集团成长的战略目标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目标驱动下,我国酒店集团普遍采用“强弱联合”的兼并重组方式,以降低经营成本、分担市场风险、共享资源和市场。“强弱联合”虽然造就了一批国内最早的酒店集团,但普遍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弱。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大量国际酒店集团加快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在追求竞争优势的目标驱动下,国内酒店集团之间“强强联合”的“二次集团化”渐成趋势。“强强联合”的动机是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追求效益与竞争优势。“强强联合”的对象是优势酒店。双方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资产存量的使用效率,推进优势资源聚集。“强强联合”的方式多样化,包括行政纽带式重组、资本纽带式兼并收购、契约纽带式战略联盟、品牌纽带式特许经营等。当“强强联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上就会产生超级酒店集团,其具备规模巨大、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跨部门、跨行业等特征。综观世界酒店集团的演变历程,“强强联合”造就了大批超级酒店集团。(www.daowen.com)

4)酒店集团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

这反映了我国酒店集团的市场变化。21世纪国际分工的纵深化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家之间的金融自由化以及各国的外资管理政策更加趋于自由。国内酒店集团开始尝试以购并、合资经营等形式进行国际扩张。例如2010年3月,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联手美国德尔集团成功并购了北美最大的第三方独立酒店管理公司——州际集团,在全球9个国家管理近400家酒店。2011年11月,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和卢浮酒店集团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在中法两国主要城市推出锦江和卢浮的复合品牌酒店,15家锦江之星在法国的巴黎尼斯、里昂、马赛、普罗旺斯、波尔多6个城市开业,从而加速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在欧洲的扩张。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和美国喜达屋酒店集团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全资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标志着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全球扩张步伐的加快。目前,中国酒店集团国际化扩张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通过跨国并购方式与东道国企业合资经营,其有利于降低海外市场扩张的风险。而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等将成为未来中国酒店集团拓展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在进入市场的选择上,欧洲、美洲、亚洲等主要的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目的地是首选的海外市场。虽然,目前我国酒店集团的跨国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对我国酒店集团全球化扩张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国内酒店熟悉国际旅游市场,积累跨国经营经验,为未来中国酒店企业全球扩张奠定基础。

5)酒店集团由有形的实体资本运营为主转向无形的智力资本运营为主

这反映了我国酒店集团经营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货币资本、自然资源、设施设备等有形资本是推动酒店集团成长的主要力量。21世纪知识经济兴起,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深刻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智力资本运营成为酒店集团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智力资本运营的目标是实现酒店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智力资本运营的对象呈现多元化和细分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品牌、人才、顾客等智力资本以外,营销网络、经营模式、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等成为酒店集团新的重要智力成本。智力资本运营的方式由并购为主转向合作、租赁为主。由于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对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智力资本呈多样化趋势,任何酒店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优质智力资本。酒店集团通过联盟经营、外包经营、特许经营、租赁经营等共享方式进行智力资本的共享与合作,使智力资本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进行运动和扩散[12],在降低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条件下实现智力资本“裂变式”增值,即获得范围经济效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以及产业专业分工的深化,未来国内酒店集团在品牌特许经营、管理人才输出、市场信息共享、营销渠道共建、经营模式复制等方面将展开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21世纪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对酒店集团的发展演变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市场主导、产业竞合、强强联合、国际扩张、智力运营等成为酒店集团化发展的重要趋势。酒店集团只有主动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挑战,才能获得持久的市场生命力与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