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量本利分析法:为经营决策提供经济依据

量本利分析法:为经营决策提供经济依据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量本利分析法是通过产品产量、生产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盈利与亏损的分界产量以及不同产量的盈利水平,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经济上的依据(一)成本分类产品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三类。

量本利分析法:为经营决策提供经济依据

量本利分析法是通过产品产量、生产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盈利与亏损的分界产量以及不同产量的盈利水平,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经济上的依据

(一)成本分类

产品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三类。固定成本是其发生额不直接受产量影响的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等;变动成本指其总额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生产人员工资等;半变动成本既包含固定成本,也包含变动成本,也就是有一个初始量类似固定成本,在这个基础上产量增加,成本也随着增加,又类似变动成本。如一台机器按年支付租金30000 元,每加工一件产品另支付租金1 元,则一年加工30000 件产品,应支付租金60000 元。

(二)盈亏临界点

用企业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叫边际利润;边际利润与固定成本相等时的状态叫盈亏临界点。

以P 代表利润,V 代表产量,S 代表售价,B 代表固定成本,D 代表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则利润计算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是企业利润等于零时的销售量,因此有

例如,某产品单位售价4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 元,全厂固定成本为2000元。则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边际利润=2000/(4-2)=1000(件)

(三)盈亏临界图

将盈亏临界点的公式用图表示出来,即盈亏临界图,如图2-2 所示,横坐标表示销售量以实物量或金额表示,纵坐标表示成本和销售收入。

(www.daowen.com)

图2-2 盈亏临界图

从图2-2 可知,收入线与变动成本线的交叉点Q 为盈亏临界点,即当产量为V时,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相等,企业不亏不盈;当产量大于V 时,销售收入大于生产成本,企业盈利,点右侧的阴影部分为盈利区域;当产量小于V 时,销售收入小于生产成本,企业亏损,因此点左侧的阴影为亏损区域。不同产量对应的销售收入线与成本线的差额,便是该产量的盈利或亏损数额。

从图2-2 上还可以看出以下一些规律。

(1)盈亏临界点Q 不变,销售量越大,可实现的利润越多或亏损越小;销售量越小,可实现的利润越小或亏损越多。

(2)销售量不变,盈亏临界点越低,能实现的利润越多;反之则越小。

(3)在销售收入既定条件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大小。固定成本越大或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越大,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

例如,某企业半自动化改自动化,需使企业的半固定成本由原来的10 万元增加到15 万元;自动化程度提高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可降低2.5 元,生产能力可提高25%,有关数据如表2-3 所示。其盈亏平衡如图2-3 所示。

表2-3 半自动化与自动化生产数据

续表

图2-3 盈亏平衡图

从图2-3 可知,年产量在1 万件到2 万件之间,半自动化生产比自动化生产盈利能力高;当年产量超过2 万件时,则采用自动化生产能获得较多的利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