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噶玛丹萨寺:康藏地噶玛噶举派的早期祖寺

噶玛丹萨寺:康藏地噶玛噶举派的早期祖寺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噶玛寺噶玛寺,全称“噶玛丹萨寺”,坐落在昌都地区昌都县噶玛乡,始建于1147年,建成后依地名“噶玛”而取寺名为“噶玛寺”,是噶玛噶举派的早期祖寺。后又于1187年在前藏堆龙地方兴建楚布寺,与噶玛寺并称康、藏地区噶玛噶举派的两大祖寺。噶玛寺自兴建以来,其各大活佛一直臣属历代中央政府,并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其实力与日俱增。

噶玛丹萨寺:康藏地噶玛噶举派的早期祖寺

噶玛寺

噶玛寺,全称“噶玛丹萨寺”,坐落在昌都地区昌都县噶玛乡,始建于1147年,建成后依地名“噶玛”而取寺名为“噶玛寺”,是噶玛噶举派的早期祖寺。

一、寺主简介

噶玛寺由塔布噶举派创始人塔布拉杰·索南仁钦(1079—1153)的得意门徒噶玛噶举创始人杜松钦巴创建的。杜松钦巴(1110—1193)生于康区哲雪地方(今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境内),幼名“格佩”,随父贡巴多杰贡布学习《自生佛母的命根心要教授》。16岁时依秋·僧格扎上师出家,赐名“却吉扎巴”,后从阿底峡(982—1054)三传弟子扎惹哇西昆仲聆习“胜乐灌顶”等法。19岁时去前藏依觉隆·嘉玛哇及其弟子日季巴和智贝恰巴聆习《慈氏诸法》和《中观论》,又从侠尔巴(1070—1141)及其弟子伦觉巴·喜饶多吉闻习噶当派教法,后依玛·杜增巴而受比丘戒。30岁时随塔布拉杰学习教法,塔布拉杰向他传授了噶举派的“拙火定”和“方便道”,让其到桑日地方静修。33岁时依热琼巴闻习《六法》和《座中修法》,依绒巴嘎格哇的弟子本普巴·郭嘉修习《金刚亥母》、《六种庄严宝释》,依辛巴多杰僧格求得《道果》教授,依江莫邦喀瓦求得《喜金刚教授讲说》,依乍嘎莫哇学到《那若耳传教授》,还依达域巴·热久敦次听受《胜乐》和《玛哈玛那》等密法。此后他到各地云游达30年之久,专注于闻、思、修三业之中。藏历第三绕迥火兔年(1147年)他在昌都噶玛地方兴建噶玛寺,形成噶玛噶举派。后又于1187年在前藏堆龙地方兴建楚布寺,与噶玛寺并称康、藏地区噶玛噶举派的两大祖寺。

二、建筑文物馆藏(www.daowen.com)

噶玛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具有藏、汉、纳西等民族和尼婆罗(今尼泊尔)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由措钦、拉章、扎仓、塔殿等构成。措钦大殿面积为2240平方米,高三层,系土石结构。经堂和前廊是以藏式平顶修建,寺顶横木飞檐,覆盖有蓝色琉璃瓦。主殿系木质结构,屋顶歇山式,房檐以下全是斗承托。殿内面积达810平方米,殿中以12根长柱支撑天窗,光线充足。壁画释迦牟尼传记为主,内容有乘白象从兜率宫下凡、入胎摩耶夫人、七步生莲、出家修道、初转法轮、娑罗树下涅等。大殿后面主供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1454—1506)建造的释迦牟尼佛鎏金铜像,高17米,系昌都地区最高大的塑像;其左侧供奉第二世噶玛巴·拔希却吉(1204—1283)塑造的强巴佛泥塑像;右侧为喇嘛拉康,内供历代噶玛巴活佛像:正中主供噶玛噶举派创始人噶玛巴·杜松钦巴的鎏金塑像,其两侧供奉第二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第三世活佛让琼多杰(1284—1339)、第四世活佛若必多杰(1340—1383)、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1384—1415)、第六世活佛通哇敦丹(1416—1453)、第七世活佛却扎嘉措(1454—1506)、第八世活佛弥觉多杰(1507—1554)、第九世活佛旺秋多杰(1556—1603)、第十世活佛却央多杰(1604—1674)、第十一世活佛益西多杰(1676—1702)、第十二世活佛绛曲多杰(1703—1732)、第十三世活佛堆都多杰(1733—1797)、第十四世活佛台乔多杰(1798—1868)、第十五世活佛喀觉多杰(1871—1922)的鎏金铜像;四周壁画为塔布噶举祖师塔布拉杰和噶玛噶举黑、红帽系活佛画像。措钦大殿二层右侧为历代司徒活佛(为噶玛噶举派三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的静室和小佛殿。措钦大殿三层顶部为藏式平房,正中饰以鎏金铜法轮,左右两侧配以鎏金铜孔雀,据说是大明皇帝所赐。三层后面是观音殿,内供大悲观音菩萨塑像。

噶玛寺建有灵塔殿三座。第一座灵塔殿有灵塔3座,主供噶玛巴·杜松钦巴活佛、司徒仁钦活佛、克巴旺结多杰活佛骨灰,塔身饰以白色,高约10米;第二座灵塔殿有灵塔1座,内供第二世噶玛巴·拔希活佛;第三座灵塔殿有灵塔1座,内供结色班登活佛。噶玛寺藏有大量的文物珍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有“皇帝万岁牌”,是明成祖所赐的木雕盘龙牌位,为该寺晨暮对皇帝朝贺之用;“大宝法王印”为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赐给第五世噶玛巴“领天下释教”的最高宗教地位的印信。该印双龙盘纽、光洁质白,为王印中的上品。此外,寺内还藏有大量的明、清时期中央皇帝所赐的瓷器和100多尊鎏金铜像,以及藏文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

三、活佛转世系统

噶玛寺和前藏的楚布寺开创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先例。该寺除金边黑帽系和红帽系外,还有两个活佛系统:一是八蚌司徒活佛转世系统,该系统从第一至第十七世住锡在噶玛寺,第十八世司徒曲却迥乃活佛于1727年在德格地方修建了八蚌寺,后来司徒活佛系统才以八蚌寺为主寺;二是噶玛拉桑活佛转世系统,该活佛系统一直以噶玛寺为祖庭并住锡该寺。噶玛寺自兴建以来,其各大活佛一直臣属历代中央政府,并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其实力与日俱增。该寺兴盛时期常住僧众1000余人。第二世噶玛巴时期,元朝中央曾赐给扎西、昂曲上、下游十余卡为寺院香火和僧众供养;明朝永乐皇帝又增至金少江上、下游一带为噶玛寺所辖。噶玛寺历经800多年的沧桑历史,在“文革”中遭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