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角色转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教师角色转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老师、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即——鉴赏有道,巧识“诗眼”。本教学环节通过介绍鉴赏诗歌的方式及方法,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找寻“诗眼”,把握诗歌主旨。

教师角色转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七、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怎样才能将枯燥的诗歌赏析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首先由老师播放《人间四月天》的视频插曲,引出主人翁徐志摩,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徐志摩及康桥的美丽图片上,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优美的情境中老师巧设悬念:映入眼帘的图片的确反射出康桥的风光很美,不过透过徐志摩先生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同样也可以感受到康桥的那份画面美,进而为本次课运用“画面美”赏析诗歌做好准备。

在这里,通过贴近同学们现实生活的视频导入,创设了情境,使同学们在老师所设的悬念中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好奇心去学习。

2.紧贴目标,巧设问题

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任务。把本次课的学习任务,用简明知识结构提纲展示给学生。具体如下:

(1)小组讨论,阔谈“一美”

首先老师将给大家播放《再别康桥》的诗歌朗诵,让同学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整体感知全诗:《再别康桥》在你心目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其次进入正题,分析鉴赏,体会画面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教师先以“云彩”所在诗节为例演示,归纳出本首诗的第一幅绘画“作别云彩图”体会绘画美。

演示后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在团队协作中完成教学重点:

①根据某一诗节所表达的内容完成一幅所对应的绘画。(www.daowen.com)

②用语言概述这幅画所呈现的“绘画美”。

③给这幅绘画取个名字。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为大家描绘所体会到的绘画美,取名具体分别为“金柳倒影图”“青荇招摇图”“清潭浮藻图”“星辉斑斓图”。

这个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师生共评等方式让同学们把握诗歌中“画面美”的内涵。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老师、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而学生则成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并将参与的小组作品展示出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2)鉴赏有道,巧识“诗眼”

鉴赏诗歌最关键的是要把握诗人创作的真正意图,即诗歌的灵魂。如何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即——鉴赏有道,巧识“诗眼”。

首先老师发问,引导的方式,试图让同学们找出本诗的“诗眼”——寻梦。其次分析诗人所寻找之梦是指事业梦、爱情梦。

本教学环节通过介绍鉴赏诗歌的方式及方法,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找寻“诗眼”,把握诗歌主旨。通过本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认真的分析,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三)趁热打铁,夯实基础

在总结本次课所学鉴赏诗歌的方法后,让学生课后用“画面美”赏析徐志摩《沙扬娜拉》。

本教学环节旨在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方法,灵活地赏析其他类似的诗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