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李陵兵败遮虏障,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陵兵败遮虏障,究竟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陵兵败遮虏障李陵(?未几,匈奴以3万骑围攻李陵,李陵据险立营,以5000余人数次挫败匈奴进攻,遂收兵南还。匈奴且缇侯单于复纠集8万骑追击李陵,李陵率军且战且走,斩杀虏骑3000人。进入峡谷之后,李陵命令士卒分散突围,到遮虏障会合。李陵被胡骑围困坻汗山谷中时,“陵令军吏四百余人各逃性命,明日在遮虏障会齐”等语,可证李陵被围困之地,距遮虏障尚有很长一段路程。李陵最后一战,也正是在老虎山地带。

李陵兵败遮虏障,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陵兵败遮虏障

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系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之孙。汉武帝时,李陵率800精骑过居延塞,深入匈奴腹地察看地形。汉武帝嘉其勇,升任他为骑都尉。李陵带领5000军士,驻扎酒泉郡(辖今金塔县境西部)和张掖郡(辖今金塔县境东部)地区,以防备匈奴南侵。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匈奴大举进犯河西,汉武帝紧急召李陵商议御敌。李陵以骑都尉自请出征,以自己的5000人独当一面,以少击众,汉武帝批准其请求。李陵率步卒5000人,携箭50万支,由酒泉(辖今金塔县境西部)出居延遮虏障(今金塔县境东部),北行三十日至东浚稽山之阳,屯兵龙勒水(今蒙古国西部),将沿途所过山川地形绘成地图,命令陈步乐携图飞报朝廷。未几,匈奴以3万骑围攻李陵,李陵据险立营,以5000余人数次挫败匈奴进攻,遂收兵南还。匈奴且缇侯单于复纠集8万骑追击李陵,李陵率军且战且走,斩杀虏骑3000人。单于惊恐万状,准备溃逃,部下力劝,才又继续追击。李陵也因孤军深入,给养发生很大困难。汉军沿龙城故道向东南方向退却,四五日后已接近汉边塞。李陵用树木作掩护,射杀数千追兵,且缇侯单于见李陵日夜兼程南撤,怀疑汉军在边塞伏有重兵,想停止追击,群臣力劝单于不能撤军。这时的汉军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李陵的激励下,士卒前仆后继,一日与匈奴交锋十余次,射杀追兵2000多人。单于见屡屡受挫,又想撤兵,恰一汉军士卒因被校尉欺辱,将汉军前无援兵、箭矢粮草将尽的底细全部告诉匈奴单于。单于命令急攻汉军。等到汉军撤至坻汗山(约位于居延泽正北方)口附近时,士卒尚有3000人,但箭矢射尽,兵器尽毁。进入峡谷之后,李陵命令士卒分散突围,到遮虏障会合。李陵眼见全军覆灭,“再也无颜回报陛下”,于是投降匈奴,残余部众分路突围,只有400余人逃回汉塞。

李陵的部下奉令逃出者400人,分散行80里,先后到达北部障,障尉入塞报知酒泉郡,备述沿途战况,郡吏闻报,急速飞章奏闻长安

《汉史演义》战况记载是根据李陵步卒实报写成的。其中所述山泽地形,与酒泉以北至居延地形相合。由此查核李陵进军与退军路线,正是由酒泉过会水(今金塔县境西部)地带,出北部障,到达居延海,由居延海西侧进驻匈奴腹地。其退还路线,仍循原道而来。(www.daowen.com)

《太平寰宇记》曰:“酒泉有古长城,在县北,《汉书》谓之‘遮虏障’(今金塔县境东部)。”唐《元和郡县志》则说:“遮虏障,酒泉北二百四十里,李陵与单于战处。隋朝镇将杨元,巡查边防,曾于其地拾得铜弩牙(即弩机之搬牙)与箭镞。”

汉将军李陵的营地——将军营盘墩

《元和志》记载:“李陵与单于战处,在酒泉北二百四十里”。据金塔县文物工作者考证:李陵被匈奴包围处,正是今金塔县境内的老虎山北侧大山谷口。李陵被胡骑围困坻汗山谷中时,“陵令军吏四百余人各逃性命,明日在遮虏障会齐”等语,可证李陵被围困之地,距遮虏障尚有很长一段路程

《辞海》云:“所谓‘大泽’,即今居延海。”汉军由居延海出海南行至坻汗山下约400里,日夜且战且行,再向南进入丘陵地段,经龙泽山、炮台山、月牙山等地至梧桐泉(今金塔县境)西山下(即坻汗山之北端)。由此山北端起李陵与单于展开了拼死大战,战斗沿着山之东麓逐渐南移50余里,日暮,始进入“坻汗山”之大谷口,按此地点,约当今老虎山。其山东麓,有诸多深沟大谷,足可藏兵。李陵最后一战,也正是在老虎山地带。由老虎山南行,跨过大红山东端,经张家疙瘩、苗儿山,行80余里,可达北部障(今金塔县碱泉子附近),旧称“古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