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瀚海戈壁:荒漠重生的奇迹

瀚海戈壁:荒漠重生的奇迹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刘郁《西使记》中所谓“瀚海”,即古金山,明代以来用“瀚海”指称戈壁沙漠。金塔县境内的瀚海戈壁,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瀚海戈壁上的森林、植物受到严重的破坏。今天,春风沐浴的金塔,瀚海戈壁也变得越来越美丽了。据《金塔史话》记载:在烈日炎炎,晴空如洗,旷野无风的日子里,走向金塔县浩瀚无垠的戈壁,举目远眺,目及之处轻纱笼罩,款款飘逸。瀚海戈壁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瀚海戈壁:荒漠重生的奇迹

瀚海戈壁

戈壁,地理名词。亦称“戈壁滩”或“戈壁沙漠”,指仅能生长耐碱草类及灌木的沙碛,为一种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差异,可分为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成的砂质戈壁。

瀚海,其含意随时代而变迁,两汉六朝时是北方的海名。据《史记》记载:汉武帝霍去病击匈奴右地,出代郡塞2000余里,登临瀚海而还。因此,有人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而非“海”。唐代的瀚海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以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元代刘郁《西使记》中所谓“瀚海”,即古金山(今阿尔泰山),明代以来用“瀚海”指称戈壁沙漠。

瀚海戈壁

从峰峦重叠的夹山北麓,到岭岭相连的合黎山南埂;从石城子前,到山静烟沉的汉代都尉府肩水金关内外,极目晴空,浩瀚无际,云山渺远,大漠苍茫,砾石侵天涯,蜃楼映乱峰,这就是广袤而壮观的瀚海戈壁。

金塔县境内的戈壁按地域分东山戈壁和北山戈壁两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54.6%。有白水泉沙窝、东沙窝、明沙窝三条沙系。

金塔县境内的瀚海戈壁,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地质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尔后,地壳相对稳定,经过长期的风化、流水和风蚀等外力作用,高地削平,低地垫高,地表逐渐趋于一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的地质时期,这里的地势又有所上升,形成高原。由于上升幅度比较缓慢,再加上这里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阻隔,气候干旱,河流很少,侵蚀作用微弱,因此地表切割轻微,一直保持着广阔平坦的高原面貌。土壤大部分含盐碱和石灰有机物含量低,多为荒漠、半荒漠地形。同时,祁连山和合黎山两侧,河流运动,形成了大片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中部地带为亚砂土,地下水埋藏深度达5~10米,成为片片绿洲。下部地带的土质较黏,地下水位低,盐碱危害严重,植物稀少,草木零散。长期以来,瀚海戈壁上的森林、植物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森林的毁灭,植物的减少,沙起田园没,沙进人烟退,绿洲在无情地缩小着,人们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今天,春风沐浴的金塔,瀚海戈壁也变得越来越美丽了。人们从付出的代价中吸取教训,采取种种措施保护戈壁资源,同时种草种树,改造戈壁,建设家园,为创造一个欣欣向荣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勤奋地劳动着。(www.daowen.com)

海市蜃景在金塔县一望无垠的浩瀚沙漠,人们也时常能够领略到海市蜃楼的奇景幻影。在戈壁远行,“瀚海蜃景”便常常陪伴着旅行者浪迹天涯。

据《金塔史话》记载:在烈日炎炎,晴空如洗,旷野无风的日子里,走向金塔县浩瀚无垠的戈壁,举目远眺,目及之处轻纱笼罩,款款飘逸。在北陌荒原,长城内外,虽酷暑灼热,但可见到股股旋风,拔地而起,旋入天空,经久不散。有时停在空中连形状和位置都长时不变,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沙漠奇景。在晴朗之晨远眺无垠荒漠,只见状似涛涛海水,鱼鳞密织。时而波浪滚滚,汹涌澎湃,时而又如息波秋水,泛起涟漪。在天地相接之处,滔滔海水(实为地气)之上的一片迷幻雾气中,显出了高楼大厦、亭台楼阁,甚至在五光十色的光柱之中,还会显现出工厂、田野、车水马龙的闹市。所有这些都若隐若现,被掩映在奇光异彩的沙幕之中。水弯处有舟帆片片,随波轻驶。海岸上隐隐显露出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逶迤起伏,宛若仙境。人们朝前走,幻景向后退,永远接近不了它。随着游人的走动,观察角度的不同,眼前的幻景也在迷离恍惚之中不断地变化着。一会儿是矿区山岭,高大的厂房相连,烟囱林立,青烟缕缕,一列长长的火车缓缓穿行而过;一会儿又是城市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影影绰绰。远处还有几座佛塔,隐隐耸立于缥缈的沙海。沙漠中的驼群,悠闲地游动着,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忽然一阵风起,湖景水色顿时消失。不远处葱郁的绿树渐渐清晰,村庄错落,依山而建,幽静秀丽;禾苗遍地,阡陌纵横,人在耕耘。当太阳落山时,眼前的幻景也就变得氤氤氲氲,渐渐模糊以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瀚海戈壁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这就是人们经常想要见到的戈壁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明朝人戴弁曾以《北陌平沙》为题写了一首诗:“北上高楼接大荒,塞原如掌思茫茫。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弱水西流青海远,将台南去黑山长。远人摇指斜阳外,蔓草含烟古战场。”

黑风奇观在河西走廊历史上繁盛一时的“黑水国”,据传是由于遭到黑风的袭击而在一夜间被埋的。时至今日,只剩下颓垣残墙半露在沙丘中,作为历史古国的遗址让人凭吊了。因此,只要一提起黑风,人们都谈“黑”色变。但是,这一切都是人们对黑风的一般了解,倘若你能在平坦无垠的戈壁滩上目睹黑风的徐徐推进,那将是另一番景色。当然这种机会是极为难得的,除地理条件外,还有时间、阳光的照射角和空气的透明度等因素。

据《酒泉史话》(1984年版)记载:黑风一般发生在戈壁滩上,遇上这种恶劣天气,人们本能地回头来看黑风的时候,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一幅绝妙的神奇景象:一块硕大无比的黑色天鹅绒帷幕拔地而起,静静地、平平整整地挂在天地之间,纹丝不动,人们仿佛突然置身于一个宽大无比的舞台边沿,“舞台”上的一切均被藏匿到了它的幕后,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可怕的混合感觉油然而生。周围死一般的沉谧,仿佛一切生命活动也全然消失。慢慢地,人们发现自己已经不得不高高地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它的帷顶,这表明它正在以肉眼所察觉不到的速度悄然向前推进着。

当距离约200余米时,人们才能感觉到它那推进的威力,这时它一反常态,充满了生命活力,急速地变换着自己的形象和色彩,使人惊愕不已:先是从它的深部猛地窜出了堆堆沙团,如一浪压一浪的惊涛,滚滚而来,布满了整个帷幕,好像高山上倾泻而下的壁立的浪峰,向前推来。很快,由于阳光的折射,层层沙涛倏地化作了一个个五彩缤纷、光耀夺目的火球,如同核爆炸一样蠕动着,翻滚着。在这一团灿烂的火球表面,又有无数细小的砂粒在闪烁、变换着各种迷人的色彩:艳红的、粉绿的、玫瑰的、宝蓝的……五光十色,它瞬现即逝,晶莹透明,如无数电子围绕着核子飞驰、旋转、翻滚,大色团和飞驰的小色点互为衬托,交相辉映,好一幅童话世界中的仙境奇观!尽管这一切被死一般的沉默笼罩着,但却更让人感到它那蕴藏着的强大的爆发能量!

在它逼近的时候,才发现它原来是个瑰丽的魔怪,炫目的光彩已逐渐凝成恐怖的血红色,犹如深渊的血盆大口,愈变愈深暗,并隐隐泛出了冷酷逼人的青紫色,最后是墨黑的无底洞要将人吞噬的一刹那,突如其来的恐怖感使人自己也不清楚是怎样扑倒在地的……总共才不过二三分钟,那一切美丽的幻景已不复存在,无情的袭击接踵而来,只觉得天塌地陷般的轰鸣、回响,地球像被一种不可知的强力撕得粉碎,被吸入无底的宇宙黑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