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务建设解读,完成重点水务建设项目

水务建设解读,完成重点水务建设项目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完成重点水务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2.9亿元,实现了“十三五”水务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按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水务工程建设。涉水规划2016年,《武汉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获批,该规划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水务重点项目73项,致力于打造民生、生态、法制、创新、智慧水务,为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水务建设解读,完成重点水务建设项目

2016年,完成重点水务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2.9亿元,实现了“十三五”水务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

防汛抢险 2016年主汛期,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武汉市遭遇自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洪涝灾害。一周降雨量历史之最,长江出现历史第五高水位,3条主要中小河流水位同时超保证、为历史仅见。面对罕见暴雨洪水,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98抗洪精神,坚持科学防洪,全员参战、日夜无休,坚守一线、全力抢险,取得了防汛抗灾的新胜利。

灾后重建 2016年,针对水利设施严重损毁、防汛排涝体系薄弱环节充分暴露的实际情况,以努力实现武汉防洪长治久安为目标,加紧研究制订《关于加强灾后水利建设的意见》,按照“应急修复优先、兼顾长远补短板”的理念,全面规划实施灾后水利水毁应急修复、中心城区排水能力提升、新城区水库泵站建设、河道堤防建设4个方面、近300项工程。市区相关部门全力推进,截至12月底,已有42个项目完工受益,98个项目启动建设。

“蓝网工程”实施 2016年,做好“建”和“治”两篇文章,加快推进实施“蓝网工程”。一、稳步推进江滩建设。完成汉江硚口江滩三期工程、汉江汉阳江滩二期月湖桥至江汉二桥段工程等江滩建设,“两江四岸”江滩总长达51公里、总面积逾550万m2。完成城市英雄广场主体建设任务,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流通巷拼装式防洪墙示范段完工。二、加强湖泊保护治理。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湖泊截污,基本实现中心城区40个湖泊主要排口截污(城中村区域部分湖泊零散排口随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智慧湖泊”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湖泊一张图管理,提升湖泊执法管理水平。对所有占湖项目,全部举行公开听证;严肃查处柴泊湖恶性填湖案件。编制完成武汉市湖泊保护史上第一部《武汉市湖泊保护白皮书》;顺利完成湖泊普查工作,形成《武汉湖泊信息汇编手册》。成立“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完善爱湖护湖公众参与机制。三、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水务工程建设。组织16项相关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完成对各区2015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综合考核与评价。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整治。四是加紧黑臭水体治理。在对全市水体污染情况全面排查基础上,确定纳入黑臭水体整治的水体19个,其中河流18条,湖泊1个。报市政府印发《武汉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公布黑臭水体名录,明确各项要求,并对全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全面督察,年内完成3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污水设施建设 按照“一张干网全覆盖、两江水源得保护、三镇湖泊不纳污”的截污治污总目标,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汉西污水处理厂、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尾水排放标准提高一个等级;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主体构筑物施工;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启动建设;完成107公里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全年污水处理总量达8.43亿吨,日处理量232.5万吨。

排水设施建设 按照“给雨水留出路、给雨水找出路、必要时给雨水让路”的理念,重点建设一批还欠账、补短板的排水设施项目,民生路泵站、汉钢西泵站、后湖三期泵站等一批排水工程项目建成受益,完成排水管涵建设105.3公里,城排泵站总抽排能力达到980余m3/秒;琴台路等一批历史易渍水地区排水能力明显改善,同时首次发布中心城区渍水风险图。配合市城建委做好海绵城市联合审批及水务海绵项目的推进工作。2016年汛后,大力推动补短板排水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江南泵站、四新泵站、港西二期泵站、后湖四期泵站、南湖第二出江通道、巡司河治理等重大排水及水环境治理项目启动实施。(www.daowen.com)

供水设施建设 按照“供水布局大调整、制水工艺大提升、供水管网大改造”的思路,稳步推进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供水能力,按计划推进实施水厂改造、扩建,宗关水厂部分工程完工;金口水厂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沌口水厂扩建工程正在实施;余氏墩水厂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完成90%;老旧供水干管改造完成约20公里。完成13处老旧社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农村饮用水安全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敷设各类供水管网832公里,新建加压站20座,改建加压站1座,受益人口52万人。

法治水务 2016年,出台《关于规范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规定》,配套制订了自由裁量权及三步式程序执行标准。精简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理顺市区分工,强化市局决策、监督、指导,区局执法监管职能。成立市治理非法采砂工作分指挥部,联合海事、公安、航道等部门,实行集中办公,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39710人次,执法艇1013艘次,处理涉砂船只1000余艘次,基本肃清了武汉江面的非法采砂船只。优化占用湖泊审批,完善《占湖审批一次性告知书》《占湖审批流程》等相关制度,并制订印发《占湖许可验收操作规程》《武汉市湖泊执法巡查制度》。修订《武汉市水平衡测试实施办法》。

设施管护 2016年,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排水污水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工作,下达移交第二批污水设施,在2015年基础上,累计明确179公里污水干管、33座污水提升泵站和1座涵闸的维护管理单位,确保污水设施高效运行。进一步厘清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42373处,颁发权属证、签订协议书、健全管护制度的工程42220处,为全面完成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奠定基础,全市小农水设施建后管护工作体制机制更趋稳定,新建重点农水项目实现管护全覆盖。

涉水规划 2016年,《武汉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获批,该规划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水务重点项目73项,致力于打造民生、生态、法制创新、智慧水务,为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该规划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指导,根据国家和湖北省对武汉市的战略定位,依托江河交融、湖泊密布的城市风貌特色,力争将武汉市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和标杆。《武汉市污水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该规划涵盖范围由主城区扩展至都市发展区,旨在科学指导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此外,编制完成《武汉市湖泊保护总体规划》《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十三五”规划》《封闭型湖泊治理研究》等一批规划和专题研究,为武汉市科学治水与管水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