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部铁路助推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度融合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西部铁路助推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度融合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铁路局党校宋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质是通道经济带。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的区划设计,路网建设将优先发展人口稠密、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发展基础好的区域。这对提高铁路上座率,避免运力浪费,推动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很有益处。正在进行的铁路现代物流转型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方式转变的“加速器”。

西部铁路助推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度融合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兰州铁路党校 宋 斌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质是通道经济带。甘肃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81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98公里,铁路网覆盖12个市州。但是与东部以及相邻较发达省区相比,甘肃省路网密度较低、速度等级差,单线多、复线少,路网建设相对滞后。快速改善通道功能,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铁路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支撑、辐射和引擎作用?

一、结合甘肃省城市集群化发展战略与城市扩容,对铁路重要空间落点进行布局和优化

2012年,甘肃省共有16个设市城市(其中特大城市、大城市各1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10个),建制镇478个。16个设市城市所在地人口占全省的33.6%,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9.7%。初步形成了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呼包银—兰西拉经济带和庆阳—平凉—天水—成县徽县—武都经济带为依托的“一横两纵六区”城市化发展格局。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的区划设计,路网建设将优先发展人口稠密、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发展基础好的区域。因此打通省内缺失路段,畅通瓶颈区段,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通达能力,打造以兰州为中心的国际化、现代化铁路综合交通中心,构建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张掖、定西、天水等城市同城化格局,形成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运输通道、现代物流运输通道、文化传承旅游运输通道、保障有力的安全运输通道,铁路决策关键部门应着眼于未来发展,主动与各城市规划、计委、交通部门接触,以城市群为载体推进节点城市路网布局与形态优化,利用已有资源以及城市群的产业集中、人口集中、城镇的密集积极参与城市间客货运输空间设计,更加合理有序地扩容城市群的空间落点。在现有铁路干线的基础上吸纳周边中小城镇支线进入,使环线网络无缝连接主城轨道,以此带动甘肃其他欠发达、不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各城市也应吸收国外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大力发展城市间轨道运输系统和市郊铁路系统,配以城市公交道路系统的多平面、多模式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真正解决城市的拥堵、污染和人口流动不均衡等问题。

二、结合甘肃省产业聚集与人力资源的流动方向,对铁路客运产品进行差异化需求设计并均衡产品价格

甘肃拥有丰富的农林牧资源、自然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基础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生产技术存量。但由于缺乏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比较优势发挥并不显著,也没有形成产业链的整体升级。现阶段甘肃要以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存量、以深度合作做大经济总量,打造以工业、特色农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群就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招揽更多人群加入。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长快于其他地区,这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将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在本省务工,并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建成完善低速的城际铁路网能为产业布局和人口集聚提供运力保障。而甘肃的地理特征和收入水平决定乘客在区域间位移选择交通主要工具不是高铁,是城际列车。乘客出行不只计算在火车上的时间,更考虑总的运行时间及成本,即使高铁跑得再快,如果和地铁公交等的接驳不便捷,就不可能成为区域间的主要交通工具。经济低速的城际列车可以串联起甘肃更多城市,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活跃区与人群聚集区。此外增开城际列车还可以整合区域内各城市群的旅游资源,促进城市群之间的旅游资源分配。

目前,我国的铁路资源在旅游旺季和春运时节呈现紧缺,其他时段则松紧不一。要均衡旅客出行,避免运力虚靡必然要对客运价格要素进行研究。相比中国铁路毫无弹性的单一票价,不妨借鉴引入德国的差异化票价制度,设计经济合理的客票方案。德国的基本票价很贵,但打折和优惠票种很多,如按照乘客的身份(如老人、学生)区别对待,根据其出行时间设计优惠时段;按照乘客的位移区域分类,根据固定人群的特定线路设计优惠票价,超出优惠区域则正常付费;按照乘客的使用时间分类,适合周末多人同时在特定范围内的所有慢车使用,便利家庭环保出游;按照乘客的使用周期分类,购买年票、月票、周票等,吸引游客在城市停留观光。引入这种灵活的定价机制,可以充分体现各等级客运产品的差异化,增加旅客运量;更能在城市区间均衡分配客流,错峰限流,减少拥堵。这对提高铁路上座率,避免运力浪费,推动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很有益处。(www.daowen.com)

三、结合甘肃省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和城市生活需要,对铁路物流配送体系进行方式改良和品牌运作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趋于饱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产业西移动正成为一种趋势。综合物流园区作为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其运行要实现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运距、最低的耗损、最高的效益就必须加大投入,建立一个铁路、公路、航空多模联运的交通枢纽,接驳运输、环保运输。正在进行的铁路现代物流转型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方式转变的“加速器”。为实现货品从起始点到最终点空间位移的配送体系,铁路货运部门须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出发点,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平台,搭建与各大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连通,实现信息共享;借鉴成熟、先进的物流模式,实行“一对一全程服务”,把服务做精、做细、做到极致;改良货物运输产品,如推行集货拼装快运班列、整零列车、沿零列车、特定班列、高铁快递等,“拼”货主、“拼”货物,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力,促进甘肃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甘肃城镇化加速推进将带动城市人口数量扩充,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物流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但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7亿吨总值为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环节中腐坏,肉类和其他冷冻食品在加工厂物流配送过程中,因未普及使用冷冻冷藏车,食品的质量和新鲜无从保证,这些都是直接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成本。又譬如甘肃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享誉国内外,年生产农产品约110种,40%左右的农产品具有一定规模,省内供给有余,需要大量外销。而制约其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面对物流的瓶颈,铁路货运部门可依托自身优势,进行“中铁”品牌策划,布局营业网点,拓展服务内容,在原有运输业务的基础上整合其他相关物流环节,提供保鲜、冷藏、分类、包装、运输、配送等一条龙的综合性全程服务,从以运输收入为主转变为多元化收入来源,扩展利润空间,降低市场风险。

四、结合甘肃省文化旅游优势和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对铁路服务水平进行细节要求和质量考评

“一条烽火边墙,串联起两千年的他乡明月;黄土戈壁,隐藏着多少昔日气节和未来的尊严。那些古老的英雄家族,又怎样面对这些西来的偶像,听一曲地老天荒的绝唱;看一个穿透时空的梦想。”(摘自《甘肃印象》)甘肃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随着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等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加快,更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甘肃文化与生态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灵魂。要体现文化品位、蕴涵文化厚重,打造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品质,使之宜居宜业,连接锁住乡愁的小镇,给公众提供一个便捷的、高效的、智能化的出行和服务,铁路有着必须承负之责。从“实名制”售票,到货运“实货制”,铁路正在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客户,但仍有一些细节的地方需要考量,还可以做得更好。如在售票环节上,无论网络还是窗口可以让乘客购票更方便,信息更通达;在候车环节上,提高换乘效率,实现有效对接;在运行环节上,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等。

要提高铁路服务水平,首先需要强化职工责任意识教育,进行“换位思考”,落实作业标准,用良好的工作态度、效率和业绩达到服务的最优化。其次改变服务惯性方式,避免服务态度时冷时热的共性弊端,做到任何时候都能“平等”对待旅客、货主,赢得信任,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注重用户评价,强化监督与考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责任,完善规章,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为提升甘肃城市化质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