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管理的概念,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管理学家是( )。
A.泰罗
B.法约尔
C.孔茨
D.西蒙
2.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
A.经济性和目的性
B.科学性和艺术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有效性和经济性
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4.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的十大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即( )。
A.领导角色、人际角色与信息角色
B.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
C.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技术角色
D.领导角色、决策角色与技术角色
5.在管理者的技能中,能够纵观全局、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决策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是指(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决策能力
6.中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 )。
A.战略管理
B.现场管理
C.沟通协调
D.开拓创新
7.对高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与对中层管理者的要求不同,按三种技能在其技能组成中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列,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应该为( )。
A.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8.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 )。
A.管理环境
B.管理道德
C.管理方法
D.管理手段
9.从环境对组织的影响角度,( )是组织生存的基础。
A.政治环境
B.顾客
C.供应商
D.竞争者
10.管理环境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这是指管理环境的( )。
A.复杂性
B.交叉性(https://www.daowen.com)
C.变动性
D.适应性
二、名词解释
管理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环境
三、简答题
1.学习和掌握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包括哪些?
4.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并简要概括。
5.简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在他准备去接任此职位的前一天晚上,他浮想联翩,回忆起他在该公司工作20多年的情况。
他在大学时学的是工业管理,大学毕业后就到该公司工作,最初担任液压装配单位的助理监督。因为他对液压装配所知甚少,在管理工作上也没有实际经验,他感到几乎每天都手忙脚乱。可是他非常认真好学,他一方面仔细参阅该单位所定的工作手册,努力学习有关的技术知识;另一方面监督长也对他主动指点,使他渐渐摆脱了困境,胜任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已有能力独自承担液压装配的监督长工作。可是,当时公司没有提升他为监督长,而是直接提升他为装配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单位的领导工作。
在他当助理监督时,他主要关心的是每天的作业管理,技术性很强。而当他担任装配部经理时,他发现自己不能只关心当天的装配工作状况,他还得做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计划,还要完成许多报告和参加许多会议。他没有多少时间去从事他过去喜欢的技术工作。当上装配部经理不久,他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已基本过时,因为公司已安装了许多新的设备,吸收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令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修订工作手册,使之切合实际。他还主动到几个工厂去调研,学到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他也把这些吸收到修订工作中去。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工作手册也不得不经常修订,郭宁对此都完成得很出色。工作了几年后,他不但自己学会了这些工作,而且还学会如何把这些工作交给助手去做,教他们如何做好,这样他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工作得更好,用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在他担任装配部经理6年之后,正好该公司负责规划工作的副总裁辞职,郭宁便主动申请担任此职务。在同另外5名竞争者较量之后,郭宁被正式提升为副总裁。他自信拥有担任此职务的能力,但由于高级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仍使他在刚接任时碰到了不少麻烦。例如,他感到很难预测一年后产品的需求情况,而且在新岗位上还要不断地处理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生产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但是,他还是渐渐适应了,做出了成绩,之后又被提升为负责生产工作的副总裁,而这一职位通常是由该公司资历最深的、辈分最高的副总裁担任。到了现在,郭宁又被提升为总裁。他知道,当上公司最高的主管,他应该自信有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的才能,但他也明白自己尚未达到这种水平,不免为此有些担忧。
(资料来源:杨明刚.实用管理学——知识、技能、案例与实训.2001)
回答问题:
1.你认为郭宁当上总裁后,他的管理职责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他应当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2.你认为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案例2 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
张东升是平山矿业公司露天矿机修车间的一位维修工,技工学校毕业,今年38岁,正值年富力强。他干劲大,手艺强,肯负责,人缘好,还带了三名学徒工,同事和上级都挺喜欢他,车间主任李继明更是倚他为骨干,常让他代表自己去矿上或公司开干部会,大家都说李主任的接班人非他莫属。
今天是周一,他正赶上白班,忽然听说李主任心脏病犯了,已经住进职工医院。李主任德高望重,深受大家敬爱,就是身体不好。这回住院,人人都盼望他早日康复,以为又像往常那样,过几天就出院上班,不料傍晚传来噩耗,李主任病重,抢救无效,已病逝在医院中。大家都很悲痛,纷纷去向李师母表示悼念和慰问。
次日一早,分管人事工作的周副矿长来电话,要张东升暂时代理车间主任,行使权力。还特别关注车间正在抢修的一台装载机,问几时能修好,这可是矿上等着要用的急活。张师傅答应周四前一定修好交用。
周三上午,周副矿长把张师傅召去,正式通知他公司已任命他继任车间主任,并表示祝贺和期望。然后张师傅就匆匆赶回车间,参加突击抢修那台装载机去了。任务很重,他不放心,又跟着工人继续干到晚上九点多,再三叮嘱夜班班长抓紧工作后,才回家休息。
周四上午,张师傅上班特别早,发现昨晚矿上又有四辆自卸式载重卡车送来待修。而那台装载机还未修好。张师傅赶忙把全车间白班职工召集到一起,说明了面临的修车任务如何重要、迫切和艰巨,号召大家化悲痛为力量,群策群力,尽快完成任务。工人们纷纷表态要努力干活,如期修好这批车辆。
张师傅略感松了一口气,就上备品库去检查库存是否足以应付这批抢修任务。这时,露天采掘队来电话,说他们的一台主力设备,32吨自卸卡车抛锚在现场,要求派人去抢修。张师傅知道如今每个人手头的活都又多又紧,就自己背起工具箱,到露天采掘现场去抢修了。
待他修好那台自卸卡车回到车间,已经快中午了。他发现车间里乱糟糟一片:四辆待修自卸车中有三辆停工待料。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工人们说已故李主任以前定下的规矩,备件只有主任签字后才能领取。这时,矿上又有两台故障车送到待修。张师傅刚办完接车手续,周副矿长又来电话要装载机了。
听说还没修好,周副矿长老大不快,埋怨活抓得不紧,并强调这会给矿上带来很大损失。刚放下电话,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来电话,让张师傅马上去总部出席紧急干部会议。
本来张师傅知道自己被正式提升为车间主任,还挺高兴也颇有信心当好这主任,如今想法好像也有些变了。他怀疑这提升对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对能否胜任这主任一职,也变得不太有把握了。
(资料来源:赵涛.管理学习题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回答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张东升具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
案例3日本尼西奇公司发展的秘诀
尼西奇股份公司是日本福冈市的一家小企业。这是一家专门生产婴儿尿垫的公司。现在日本市场上的婴儿尿垫70%以上都是尼西奇公司生产的。尼西奇公司不仅已成为日本的“尿布大王”,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尿布专业公司。现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市场上都有大量尼西奇公司生产的尿垫,而且公司每年销售额以20%的速度递增。尼西奇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却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就,其奥妙在哪里?
原来尼西奇公司自2025年开始创建以来,就一直以生产和销售婴儿尿垫为主。但同时也生产雨衣、旅游帽、卫生带等橡胶制品。企业规模虽小,但仍然经常订货不足,企业经营不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经过复兴时期,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家庭用品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有一次,当尼西奇公司经理看到一份人口普查的报告,得知日本每年大约出生250万婴儿的信息,他想,现在人们生活方式都在变化,收入在不断提高。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垫,一年就需要500万条,这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尿垫市场。如果把眼光放到国外,市场更大,而生产尿垫,正是尼西奇公司的专长。于是公司决定致力于专门生产尿垫,把尼西奇公司变成尿垫生产的专业公司,以集中力量,创立名牌。
尼西奇公司根据这一战略决定,为了满足日本战后生育高峰所带来的对婴儿尿垫的巨大需求,集中力量大力进行婴儿尿垫和尿布的生产,聘请专业研究人员研究各种花色品种,不断选择新材料,开发新品种,在激烈的竞争中首先站住了脚跟。
尼西奇公司是怎样走上专业化生产道路的呢?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小型企业,财力、人力、技术力量都很有限,如果什么都想搞,就可能造成一事无成,更不可能有特色。只有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目标发挥所长,搞专业化生产才能发展。婴儿尿垫虽然是小商品,但它却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生产,任何小商品都可以开拓巨大的市场,变成有销路、有市场的大路货,尼西奇公司选择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它们沿着专业化生产的方向办企业。
为了加速滚动资金周转,他们在营销策略上想了许多办法。由于尼西奇公司资本不多,必须加速资金周转,因此他们下大功夫抓产品销售,建立了遍及全日本的销售网,使“尼西奇”牌尿垫遍及日本各地每一个角落,使公司的年销售额几十倍于公司的总资产。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推销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热心周到的服务,否则你的产品就可能得不到顾客的青睐。尼西奇公司建立了一种对使用者的辅导制度,在较大的销售点,派出尿垫使用指导员,这些指导员都由30多岁的、有照顾小孩经验的妇女担当。她们既管销售,又负责向顾客进行宣传和指导,向顾客讲解产品使用的功能和特点、用法、洗涤方法以及如何挑选合适的尺码,一个婴儿要几条等等。同时在销售过程中了解顾客对尼西奇产品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把用户的意见向总公司有关部门反映。尼西奇公司通过这些指导员同成千上万的母亲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指导员成了公司与顾客间的桥梁,而她们自己也在销售和服务之中成了母亲们可信赖的顾问。这种指导员制度和这些指导员们,为尼西奇公司的产品取得用户信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日本,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对于小小的尿垫也是不例外的。尼西奇公司为了在竞争中占上风,非常注意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要,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要不断提高技术、研究新材料、设计新款式。为了让职工品评不同式样、品种、质量的尿垫,改进自己的产品,公司建立了样品陈列室。在尼西奇公司的样品室里,仅陈列在架子上的尿垫少说也有几百种。公司还特别开设了开发中心,为使自己的产品物美价廉,十分重视对设备与工艺的技术革新和改造。公司内建立了“建议制度”,鼓励职工通过业余小组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对重要的革新项目和合理化建议,公司都给予表彰和奖励。
尼西奇公司的开发中心,设有一个资料室,专门收集了各种式样的尿垫,里面陈列的都是日本和国外厂家生产的有特色的尿垫,可以称为一个“尿垫博览会”。除了日本所有生产尿垫的厂家的产品外,还有美国、西欧、俄罗斯、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种尿垫样品。开设这个资料室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日本国内外各竞争对手的情况;二是供设计参考,以便博采众长。中国上海生产的一种利用边角料拼接的尿垫,被尼西奇公司开发中心的所长看到之后,很受启发,回去后立即效仿。由于上下同仁的努力,尼西奇公司生产的尿垫已多达近万种。
(资料来源:尚淑红.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案例及分析.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回答问题:
1.尼西奇公司成功的奥秘是什么?试分析尼西公司的战略及其战术。
2.从本案例中你可得到什么启发?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管理的认识以及管理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