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厂精益布局规划的目标与原则,提高生产效能与安全性

工厂精益布局规划的目标与原则,提高生产效能与安全性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厂总体应满足生产要求,减少物流量,同时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安全生产是工厂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某些危险部门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防爆间距。生产中产生的有害烟雾和粉尘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会造成环境污染。

工厂精益布局规划的目标与原则,提高生产效能与安全性

一、工厂精益布局规划的目标

工厂布局的目标:

1)简化加工或作业过程。

2)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

3)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4)缩短生产作业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件。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原则

1)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工厂总体应满足生产要求,减少物流量,同时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具体规划模式有两种:

①按功能划分厂区,即将工厂的各部门按生产性质、卫生、防火与运输要求的相似性,将工厂划分为若干功能区段。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各区域功能明确,相互干扰少,环境条件好,但这种模式难以满足工艺流程和物流合理化的要求。

②采用系统设计模式,即按各部门之间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系统布置,因此可以避免物料搬运路线的往返交叉,节省搬运时间与费用,最终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2)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线路短捷顺直。工厂总平面布置要与工厂内部运输方式相适应。根据生产产品产量特点,可以采用公路运输、带式运输等,根据选定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及技术要求等,合理地确定运输线路及与之有关的部门的位置。厂内道路承担着物料运输、人流输送、消防通道的任务,还具有划分厂区的功能。道路系统的布置对厂区绿化美化、排水设施布置、工程铺设也有重大影响。工厂内部运输方式、道路布局等应与厂外运输方式相适应,这也是工厂总平面布置应给予重视的问题。(www.daowen.com)

3)合理用地。节约用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工业企业建设中,在确保生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应合理地节约建设用地。在工厂总平面布置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①根据运输、防火、安全、卫生、绿化等要求,合理确定通道宽度以及各部门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力求总体布局紧凑合理。

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将联系密切的生产厂房进行合并,建成联合厂房。此外,可以采用多层建筑或适宜的建筑物外形。

③适应预留发展用地。

4)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振与防噪声。安全生产是工厂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某些危险部门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防爆间距。振动会影响精密作业车间的生产,因此精密车间必须远离振源或采用必要的隔振措施。噪声不仅影响工作,而且还会摧残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工厂总平面布置时要考虑防噪声问题。一可以采取隔声措施,降低噪声源发出的噪声级;二可以采取使人员多的部门远离噪声源等方法。

5)利用气候等自然条件,减小环境污染。生产中产生的有害烟雾和粉尘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前,必须了解当地全年各季节风向的分布和变化转换规律,利用风向变化规律避免空气污染。另外,建筑物的朝向也是工厂总平面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日照、采光和自然通风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更应注意这个问题。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考虑建筑群体的空间组织和造型,注意美学效果,考虑建筑施工的便利条件。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1)确定设备布置形式。根据车间的生产纲领,分析产品—产量关系,确定生产类型是大量生产、成批生产还是单件生产,由此决定车间设备布置形式是采用流水线式,或是成组单元式,还是机群式等。

2)满足工艺流程要求。车间布置应保证工艺流程顺畅、物料搬运方便,减少或避免往返交叉物流现象。

3)实行定置管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车间布置时,除对主要生产设备安排适当位置外,还需要对其他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在制品暂存地、废品废料存放地、检验实验用地、工人工作地、通道、辅助部门如办公室、生活卫生设施等安排出合理的位置,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及生产安全。

4)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根据工艺流程要求及产品特点,配备适当等级的起重运输设备,进一步确定建筑物高度、跨度、柱距及外形。

此外还应注意采光、照明、通风、采暖、防尘、防噪声,并应使布置具备适当的柔性,以适应生产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