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月9日,湖南省召开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月1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这是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大幕开启后第一个季度省搬迁主管部门的工作节奏——紧张而有条理,高效而稳妥。确定了作战“部队”序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湖南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有了基本轮廓。

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1.省里

1月6日,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湖南省实际,制定下发《湖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办法(暂行)》(湘扶办发〔2016〕1号)。为切实优化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关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湘国土办资办发〔2016〕5号)。

1月9日,湖南省召开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1月1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1月28日,为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财农〔2016〕2号)。

2月1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专题培训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由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省发改委干部培训中心协办。

2月22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购房安置4种模式的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湘发改西开〔2016〕61号)。

3月2日,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农〔2016〕1号),通知旨在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切实保障项目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这是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大幕开启后第一个季度省搬迁主管部门的工作节奏——紧张而有条理,高效而稳妥。

确定了作战“部队”序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湖南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有了基本轮廓。

2.市州

各市州同样处于快节奏的工作中。

◎建设中的凤凰县禾车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俯瞰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域全在武陵山深处,搬迁任务十分繁重。“要爬高山早出发”,这个州闻令而行,通过精准统筹谋划,到2016年3月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方案就宣告出台。州委、州政府对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推出了“十大工程”和实施意见,时任州委书记的叶红专就此提出了“八个精准”要求。全州借助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湘西地区开发等多重政策优惠“东风”,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和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前期工作。

建立“三个机制”,构建工作格局——

工作推动机制。按照中央、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安排部署,湘西州建立了以州委副书记为召集人、20个相关责任单位为成员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机制。

权责分工机制。围绕易地扶贫搬迁这个系统性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各级政策的统筹衔接,明确了各县市的资金运作主体和建设实施主体,明确了州直各相关责任单位分工配合,为多方联动提供了有力保障机制。如讨论和议定配套政策的责任和任务方面,明确了针对上级政策配合、干部群众顾虑等热点问题,由州里统一出台配套政策。通过这样层级配置,充分释放了各县市基层的主动性,大幅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

◎平江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分布图

◎少数民族同胞喜迁新居

协调配合机制。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平行沟通协作机制。明确了州直各相关单位的具体分管领导和科室,固定了调度商讨会参会人员,确保了专业性和连续性,实现了各部门高效运转。

上下联动机制。加强了各县市与州直部门间的沟通衔接,多次组织县市与州直部门共同交流,重点针对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互动,开阔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专人从事与州脱贫攻坚办的对接工作,在台账管理、目标考核、工作督查中形成了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网状工作格局。(www.daowen.com)

解决“三个难题”,搞好顶层谋划——

搬迁对象识别的精准问题。针对“怎样确定搬迁对象”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反复学习领会中央、省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搬迁对象精准摸底,凝聚上下共识。确认以高寒边远区、水库淹没区、地质灾害频发区、资源匮乏区和“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靠自身难以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搬迁重点。同时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同步搬迁,尽力做到“应搬尽搬”。既要有力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又要充分结合湘西州实际特点和群众现实需求,缩小了识别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安置方式的方向问题。围绕“怎样安置搬迁户”的问题,立足资源特点和生产生活习惯,确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结合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扶贫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集中统筹考虑了水土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吸纳能力、集约节约用地、农民脱贫就业等各类问题,确立了以统规统建、购买住房为主要手段,集中安置为主体、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安置原则。把搬迁农民有序向城区、镇区、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区、旅游产业服务区等经济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通过劳动收益或资本要素投入收益等方式,使他们逐步转化为城市居民。同时支持就近安置或跨村、跨乡镇、跨县市安置。充分尊重搬迁农户意愿,为各县市统筹安置方式,实施易地搬迁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于一些关键环节的操作问题。重点围绕“旧房要不要全部拆除”“宅基地复垦怎么开展”“补偿标准怎么定公平合理”“怎样做同步搬迁户才能心平衡有动力”等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如旧房拆除方面,明确了原则上拆除旧房,对宅基地实行复垦。

注重“三个对接”,创优工作环境——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形成合力,加强在政策、方案、项目上的对接,确保工作按照整体目标取得阶段性实效。

注重政策方案对接。围绕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采取下基层调研、开座谈会、问卷征求意见等方式,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答疑。加强省、州、县市的政策信息沟通和操作层面的释疑解答,多次组织州直相关责任单位一起研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中的优惠政策,收集关于住房建设、土地利用等一系列政策建议,出台湘西州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配套政策,政策内容涉及拆旧奖励、复垦补偿、权益维护、转移就业、减免税费等,使政策措施更加接地气、更加成熟可靠、更加具有操作性。

◎绿水青山环抱中的瑶寨

◎永顺县联席办的干部上门到芙蓉镇雨阳村与贫困户签订搬迁协议

注重计划任务数对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这个基本原则,开展搬迁意愿识别工作。

注重项目申报对接。围绕工程落地见效这个总目标,加强政策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找出政策“干货”,打好政策“组合拳”。围绕扶贫搬迁选址规划区域做好“水、电、路、气、网”五字文章,统筹抓好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利用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湘西地区开发等多重政策优惠,积极对接当年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的安排重点。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统筹整合扶贫专项与农村危房改造、山洪地质灾害、水库移民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等涉农资金,确保项目申报及早批复,保障项目及时顺利开工。

自治州工作节奏是全省市州工作节奏的缩影。

3.县(市、区)

“五级”抓搬迁,县(市、区)级是关键。

县级党政领导压力在肩,自觉负重前行。

茶陵县最先擂响这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的战鼓。当时,主管部门遇到的一个难题是一部分贫困户因为“土地不规整”,“无法使用统一户型图”,为此,该县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只要贫困户提出的设计申请合理合规,易地扶贫办在3个工作日内为其完成“一对一”规划设计。

宁远县建立以县长为召集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四大家”主要领导蹲守安置点,坚持一线攻坚,10天之内完成征地260亩,7天内水电全部进场,4个月内完成近20万平方米住房建设“交钥匙”。

溆浦县沿溪乡荆竹山村与隆回县交界,6组的石坑住着39户96名花瑶族贫困群众,自然条件极差。县里在3公里外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荆竹山村平江地段建设集中安置点,把整组群众全部搬到这里。到2016年12月28日,集中安置点建成,搬迁群众正式与生存环境恶劣的石坑作别,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园。

沅陵县北溶乡腊子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到201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27户81人全部入住。

高节奏带来的高效率,带给搬迁群众是早到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