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扶贫车间助力乡村就业和发展

扶贫车间助力乡村就业和发展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 年4 月,沅陵工业集中园区入园企业辰州磁电高科有限公司第一个将扶贫车间开进乡村,正式落户大岩头村,解决了12 个村民的就业问题。“扶贫车间进村,对于贫困户的帮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扶贫车间让留守儿童留住了妈妈,更是实现了农村地区的和谐健康发展。向华电子在沅陵县开设了两个扶贫车间,目标是将这件事进一步做大。目前,已对81 名扶贫车间就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扶贫车间助力乡村就业和发展

早在2017年,沅陵县在全省率先探路扶贫车间模式,重点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镇村集体闲置场地和集中安置点创办厂房式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企业+车间+贫困户”脱贫帮扶新路子。

“我是真没想到,像我这种不能干重活的人,一个月还能赚上1000多元。”停下手中的活计,王闯满是感慨地说。他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仅靠儿子在外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 “要不是我拖累,家里也不至于穷啊!”王闯歉疚地说。

作为大岩头村的对口帮扶单位,沅陵县工业集中园区管委会进驻该村后,一直在探索带领大岩头村长效脱贫的方式。“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人在外打工赚钱,这个家庭就基本达到脱贫标准。”沅陵县工业集中园区管委会主任印代祥说,经过一番考察,他们决定发挥园区的优势,让企业“把工业车间搬进村”,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没想到,方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欢迎。

说干就干。找企业,筹资金,买设备,腾场地。2017 年4 月,沅陵工业集中园区入园企业辰州磁电高科有限公司第一个将扶贫车间开进乡村,正式落户大岩头村,解决了12 个村民的就业问题。

电子元件的组装劳动强度不大,又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对我这种无法做重体力活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王闯告诉我们,现在每周一至周五他在这里上班,到周末了在集镇陪孙子读书的老伴就来换岗。几个月下来,他家赚了5000 多元。

有活干,有收入。开进村庄的扶贫车间,让贫困村民脱贫有了新希望

新惊喜: 企业有效益,百姓得实惠

工厂要用工,贫困户要脱贫。然而,后发展的沅陵山区,当地农村有能力的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基本是特殊困难户。也往往就是这些困难户,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陷入了愈加贫困的“怪圈”。

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海峡路社区举行第一期中式面点制作技术培训

将扶贫车间开进村,似乎让沅陵找到了一条实现两者双赢的捷径。

2017年10月11日下午4时45分,明溪口镇高砌头村向华电子的扶贫车间内,32岁的贫困户石晓艳紧盯着门外,随着8 岁的儿子罗俊走进门口,石晓艳的脸上笑开了花。

石晓艳边收拾着手中的活计边告诉记者,农忙的时候,她就在家插秧收稻谷,一旦闲下来,就走进扶贫车间打工赚钱。“这不,我今天早上就是给菜地浇了水出门的。”石晓艳无限感慨地说,这份工作好啊,不但能在家门口就业,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孩子。“我再也不用担心妈妈外出打工了。”一旁的小罗俊开心地说。

“扶贫车间进村,对于贫困户的帮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明溪口镇负责扶贫工作的党委委员田静告诉我们,“扶贫车间”把车间办到贫困户家门口, 贫困户每月保底收入1500 元,这激发了他们的脱贫斗志,让他们找回了获得感和尊严。而扶贫车间让留守儿童留住了妈妈,更是实现了农村地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扶贫车间给予他们的也很多。

向华电子在沅陵县开设了两个扶贫车间,目标是将这件事进一步做大。“在乡村开设扶贫车间既解决了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也为我们解决了场地问题。”向华电子的总经理肖杰告诉我们,向华电子现拥有6 个车间,他们打算将现有的车间全部分散开进农村,届时可以解决1500 人的家门口就业问题。

当然,新的惊喜,不仅仅止于此。

为打消农民“不会做”“做不好”的顾虑,沅陵县整合企业、人社等培训资源,根据扶贫车间生产加工技能和工艺要求,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目前,已对81 名扶贫车间就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从2017年4 月沅陵辰州磁电高科有限公司在明溪口镇大岩头村建立第一个扶贫车间至年底,沅陵已创办扶贫车间5 个,占地面积1000 多平方米,280 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企业每月为“扶贫车间”就业人员发放工资20 多万元。

新希望:创办一批扶贫车间,打开深山致富大门(www.daowen.com)

2017年10月11日晚7 时多,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山乡里闪烁着。

沅陵县筲箕湾集镇上的湘亚鞋厂车间内,明亮的灯光下,高坪头村4组的李春秀双手拿着皮面,熟练地粘胶、按压,一旁6 岁的女儿守着母亲,偶尔过来递一下胶布。岁月静好,在此刻凝固。

李春秀一家有五口人,三个孩子在筲箕湾集镇读书,一家人的开支全靠李春秀的丈夫在外打工,日子过得拮据。而今,在沅陵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返乡青年石玉桃创办的鞋厂开到了李春秀的家门口,让他们一家人看到了脱贫的新希望。

在采访中,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引导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将原有的订单资源带回家乡,在家门口办厂,让老乡们致富。

在此基础上,沅陵县还尝试把扶贫车间搬进官庄镇易地搬迁安置点打造“就业小区”,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9年11月15日,中方县就业服务中心组织进安置区举行易地扶贫搬迁户专场招聘会

在官庄镇易地搬迁安置点,记者看到,该安置点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这个月底,我们就对一楼的扶贫车间门面进行装修。”沅陵县统战部负责扶贫车间工作的副部长黄远河告诉我们,目前,他们已与向华电子和常德桃源骏威制鞋厂达成初步意向,届时,这个400 多人的安置区将有200人实现楼下就业。

为了充分调动乡镇、企业等参与扶贫车间活动的积极性,推进“扶贫车间”工作的长足发展,沅陵县出台了《创办乡村“扶贫车间”工作实施方案》,将扶贫的相关优惠政策扩大到扶贫车间,力争在2017年年底前至少创办12 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口1000 人以上,其中贫困人口就业300人以上。“经过测算,到2020 年12 月底,扶贫车间可为就业人员实现工资性收入1.242 亿元,而我们的财政奖补资金只需要1470 万元。”时任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笑着说,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好买卖。

多一家企业就会多一个“车间”!为了确保扶贫车间后劲足,沅陵县正大力招商引资,引入更多企业来沅陵投资办厂。同时,该县还引导其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电商企业建立扶贫车间,确保“扶贫车间”辐射更广。

大山微笑,百姓幸福。伴随着乡村扶贫车间轰鸣的机器声,这个秋天,我们在沅陵县看到,贫困户们的希望,正在家门口生长。

2017年10月10日,时任怀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彭国甫对沅陵县扶贫车间的做法作出批示,这件事是新事、实事、好事,请一定进一步抓好、抓实,并在全市推广。沅陵县能办到,其他县( 市、区) 也能办到,关键是领导干部要“用心用脑干事业”。

2018年12月4日,湖南省人社厅发布消息,省里已于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到2020年底,全省将建成就业扶贫车间2000家,开发各类就业岗位3万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2万人。

2019年2月25日至26日,时任省委书记的杜家毫先后来到张家界市、怀化市,调研生态环境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杜家毫走进益新公司创办的扶贫车间,与正在做鞋面加工的工人交谈,询问他们收入、生活等情况。杜家毫对这一精准扶贫模式予以充分肯定,勉励当地继续加大创新和推广力度,坚持不懈推进产业扶贫,让更多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在推动地方发展的同时,有效解决农村“三留”问题,更好地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2020年4月初,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扶贫办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政策供给,大力支持扶贫车间建设,以更好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通知鼓励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规定各地可充分利用闲置房屋、校舍、旧村部、旧厂房等闲置房屋创办扶贫车间,利用乡镇(村)闲置土地和空心房、危旧房拆除腾退土地建设扶贫车间。

通知明确,扶贫车间因扩大规模,确实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的,允许规划修改。通知对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简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临时用地审批手续以及做好扶贫车间建设地质灾害评估等皆进行了相应规定。

为充分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通知要求,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重点保障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用地。省自然资源厅在制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将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从此,扶贫车间遍地开花,助力建设幸福三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