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门独户的山里人家到热闹不已的城镇社区,不仅是身份的转变,也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生活理念的转变。“三个转变”都落实到位,搬迁的群众才会真正走出“穷窝”,走向“新生活”。
从安居到乐业,“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里的人们内心深处对新迁地的认可、对新生活的热爱,成为易地扶贫搬迁最难做的“后半篇文章”,也成为“稳得住”的关键。
2025年开始,张家界易地扶贫搬迁转到以后续扶持为主,只有为群众想得越细,群众满意度越高,群众归属感越强,未来才越能稳得住。
为此,张家界把抓好管理服务作为实现搬迁群众和谐安居的关键,坚持“建设标准化、管理系统化、机构规范化”,让所有搬迁群众以崭新的姿态奔向新生活。
想尽一切办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搬迁群众安全饮水、交通出行、电力通信等基本要求。截至2025年底,全市所有集中安置区均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网络,有条件的安置区配建和设立了卫生室、图书室、便民超市、文体活动室等便民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学校8所、幼儿园2所、医疗卫生设施15个、社区服务设施29个、综合活动室23个、文化广场46个,实现了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基本保障到位。
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张家界还在一些有条件的集中安置点开辟了“微菜园”。桑植县东城集中安置点专门设立“4点半课堂”,搬迁户子女放学后,可以到这里做作业、看书等。(https://www.daowen.com)
创新管理方式,健全居民自治机制,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安置区管理良好格局。截至2025年底,张家界市各区县均出台了安置区管理办法,共设立管理机构185个,成立基层党组织12个,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全部实现了管理机构、人员、场所、制度到位。
丰富精神生活,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张家界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思想教育和扶志奋斗教育,通过开办感恩讲座、媒体报道、张贴横幅标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贫困户形成感恩党、感恩社会、奋发有为的好氛围,广泛组织开展文明户、卫生户、致富标兵、好媳妇、敬老模范等各类评比,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培育美善品格,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保障搬迁群众基本权益,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张家界明确必须严格执行搬迁群众原承包地的承包经营关系长期不变,惠农补贴、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分配等不因搬迁而改变或取消等相关政策。确保搬迁群众在安置地与其他居民享有均等的社会保障、民生政策和发展机会,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解决权属利益、遗留问题和具体困难。落实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政策及参保优惠,确保不因搬迁出现漏保断保问题。
195个集中安置点,96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4698名搬迁群众;窗明几净的新房,便捷宽敞的道路,挣钱有奔头的产业,到处可见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这是张家界易地扶贫搬迁交出的答卷,也是张家界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