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举牌收购:掀起公司重组信号或资本战争前奏

举牌收购:掀起公司重组信号或资本战争前奏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实际情况中时常出现的“被举牌”现象,实际上反映出收购方并未提前征得目标管理层的同意,带有恶行收购意味。因此,举牌收购可能是公司重组的信号,也可能是一场无硝烟的资本战争的前奏。2016年11月17日晚间,中国建筑公告称,安邦系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首次触及举牌线,是为安邦系的首次举牌。

举牌收购:掀起公司重组信号或资本战争前奏

并购市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自动调节器,也是大鱼吃小鱼的残酷丛林,举牌收购就是金融森林里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为了防止机构大户操纵股价和市场,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中国《证券法》规定,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出具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并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业内将此称之为“举牌”。

证券法规定的举牌本意是更好地进行信息披露,属于中性词汇。然而实际情况中时常出现的“被举牌”现象,实际上反映出收购方并未提前征得目标管理层的同意,带有恶行收购意味。此外,资本市场上的举牌收购不一定有控股目的,也有可能是资本为实现短线操作需要进行的过渡性行为,恰如门口的野蛮人,不请自来,挥之不去,甚至进行绿票讹诈,获得套利收益。因此,举牌收购可能是公司重组的信号,也可能是一场无硝烟的资本战争的前奏。

2016年,险资“三巨头”——安邦前海恒大等险资机构在A股市场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举牌狂潮”。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险资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热议。2017年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监管的趋严,几大险资机构先后被保监会“处罚”或警示,很难再“顶风作案”。

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退休金保险金、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提供者之一,是长期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投资者和资金来源。以安邦保险为例,其2016年多次举牌包括中国建筑、民生银行等标的公司,究竟是短期套利,还是长线投资,是否可以持续发展,我们拭目以待(参见案例13-10)。

案例13-10

安邦举牌两次中国建筑

在中国建筑(601668.SH)2016年度的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无安邦系身影,因此,安邦系所持中国建筑30亿股的股本主要是在2016年四季度大举买入的。(www.daowen.com)

2016年11月17日晚间,中国建筑公告称,安邦系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首次触及举牌线,是为安邦系的首次举牌。

11月21日,中国建筑再度公告称,11月18日至21日,安邦资产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中国建筑3.63亿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6.21%,远超此前公告。在本次增持后的情况说明中,安邦系重申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定位,强调投资目的系实现险资的增值保值。

此后,中国建筑于11月24日晚间披露,公司收到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知,截至2016年11月24日,安邦资产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公司普通股30亿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10%,位列第二大股东。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56.26%的持股比例位居中国建筑第一大股东地位。

这是安邦一周内第二次举牌中国建筑,至此,在安邦举牌的增持下,总市值达2 718亿元的中国建筑从2016年10月至11月底涨幅达46.84%,如果从2016年2月低位计算,公司累计上涨达83.43%(参见图13-2)。

图13-2 中国建筑周K线图

资料来源:短短七天 安邦二度举牌中国建筑,华尔街见闻,2016-11-24,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2755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