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得失

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得失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凡事看得淡一点,就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向中央提出意见,要求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仁者寿”,一个仁者能够长寿的原因不是别的,而在于他有一份宽广的心胸,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马寅初身居高位时,从来没有为了要保住自己的名位而附和权威,作违心之论。

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得失

有这样一种说法,世间的人潮熙熙攘攘,其实所为的也不过是两个字,一个是“名”,一个是“利”。人有名利之心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以正常的途径追求名利,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是凡事不可做过,如果总是在现实中的得失面前斤斤计较、战战兢兢,就有失大将风度,自己的内心也难得安乐。

心理学中有研究证明,凡是对各种利益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这是因为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往往还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

人有所得,就要有所失。该失去的东西就要毫不吝啬,甚至忍痛割爱。得到并不一定就值得庆幸,失去也并不完全是坏事情。

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不小心将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另一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从容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拾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老人在丢了一只鞋后,毅然丢下另一只鞋,这便是成熟而理智的表现。的确,与其抱残守缺,不如舍去,或许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同时也能使自己心情舒畅。(www.daowen.com)

如果计较太多,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那终究会成为一种生活的负荷与累赘,让你因疲惫不堪而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如果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凡事看得淡一点,就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从一双鞋子的归属到生意场上利益的博弈乃至人生的顺逆,一颗平常心总是难能可贵。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学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向中央提出意见,要求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他认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达到6亿刚刚好,不能再无限制地增长下去,如果人口过多的话,人均资源就会越来越少,到时候无论是水资源还是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资源都将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在50年代的中国,人们信奉“人多力量大”,根本不相信马寅初的理论。最后,马寅初的人口论被当成了反革命理论,他本人也被打为右派,被撤去了北大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面对这些打击,换作一般人早就一蹶不振、痛苦不堪了。但是马寅初并没有任何的情绪,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回到家里之后还写了一副对联以自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仁者寿”,一个仁者能够长寿的原因不是别的,而在于他有一份宽广的心胸,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马寅初身居高位时,从来没有为了要保住自己的名位而附和权威,作违心之论。他仗义执言,因此遭到贬斥侮辱,却依然坦然面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终成为了笑到最后的人。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在舍与得、苦与乐、成与败的循环交替中走过的。生活中不可能处处存在鸟语花香、阳光明媚,还会有乌云密布、狂风怒吼的时候,难免要遇到一些挫折、苦难和失败。当这些不如意突然来到眼前的时候,我们不能悲观、沮丧、痛苦、失望,而是应该保持坚强乐观的心态,用包容和洒脱的心境来面对它。古往今来,能成大业的人,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往往心态平和,泰然处之。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怨恨,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