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夏锄管理的重要性及现代化生产方式浅析

夏锄管理的重要性及现代化生产方式浅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锄是农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夏锄要突出一个“细”字,确保一个“严”字。那时生产队到了夏锄季节,参加生产队耪地的有几十人。头锄都由生产组长或劳动骨干来担任。这种人常常会受到生产队长的批评,有时还要减少工分。妇女队长不盯垄,负责检查质量,发现不合格的责令其返工,严重者扣工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悄悄地代替了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现代人忽视了这种变化,所以他们并没有感到现代生产方式的优越性。

夏锄管理的重要性及现代化生产方式浅析

夏锄是农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夏锄要突出一个“细”字,确保一个“严”字。当谷子长出地面时,为了使谷苗生长健壮,用磙子压一遍青苗才开始耪地。农作物夏季田间管理包括耪地(耘地)、薅地(间苗、拔草、拔苃子、拔枪秆)、追肥、病虫害防治和蹚地等。

 在五六七十年代要耪三遍地,以谷子为例,耪头遍地是在谷子长到三四公分高的时候,劈掉垄背,耪窄垄眼,锄掉杂草,疏松土壤,为薅头遍地做准备。待薅完头遍地时耪二遍地,铲除杂草,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抗旱保墒,为薅二遍地做准备。待薅完二遍地时耪三遍地,其作用和耪二遍地基本相同,耪三遍地有时用耘锄代之,即耘地。每一次降雨过后土壤的表面都会结一层硬土层,下层的土壤也会因雨水的作用沉得更实,接通了土壤中的毛细管,加快了土壤水分蒸发速度,所以耪地切断了土壤的毛细管减缓水分蒸发,充分地体现了“锄板底下有雨水”之说。

那时生产队到了夏锄季节,参加生产队耪地的有几十人。耪地时,五人为一组,分为头锄、二锄、三锄、四锄、五锄(末锄)。头锄都由生产组长或劳动骨干来担任。二锄一般都是有锄地经验的人,二锄与头锄之间相距六米左右,二锄不能跟头锄太近,二锄离头锄太近,把头锄撵毛了,耪得飞快后面的太累跟不上。五锄与四锄、四锄与三锄、三锄与二锄之间的距离在三米左右,他们耪地时一起扔锄,一起拉锄,一起向前迈步,动作一致,步调一致。如果在一个山上有几十人耪地,远远看去像几群飞行的大雁,甚是好看。耪地也很有技巧,有的人耪出来的地垄眼窄,几乎无杂草,耪得深。不会耪地或偷奸耍滑的叫拉锄板,垄眼宽,耪得浅,地不疏松,杂草也多,待下个环节薅地时,就要遭到薅地人的责骂。这种人常常会受到生产队长的批评,有时还要减少工分。

 以谷子为例一般要进行三遍,薅两遍地拔一遍苃子和枪秆。耪完头遍地开始薅头遍地,薅地的每人拿一把小刮锄,薅(刮)杂草,间谷苗,掌握好谷苗的间距,尽量保留大苗、粗壮苗,间掉小苗、瘦弱苗。待耪完二遍地,当谷苗长到约二十来公分高开始薅二遍地,薅掉杂草、苃子和原来间苗时没有拔出根的半截谷苗。待蹚完地谷子吐穗时薅三遍地,即拔苃子和枪秆。苃子是谷子的退化变种,苃子丛状,一丛多株,穗小,吐穗早,籽粒随熟随落,如果不及时拔除,第二年地里就会长出很多苃子,幼苗期谷苃混淆很难分辨。枪秆不结谷穗,也叫白发病,枪秆有从根拔的也有抽芯的,也要尽早拔除或抽芯,否则枪秆的粉末落在谷穗上或土壤里下年会出更多枪秆。

薅地比耪地要慢很多,一般都是妇女、半桩小子和半桩姑娘的活,要比耪地的人多一些。薅地时半桩小子(丫头)俩人盯一条垄,成人每人一条垄,依次排开,在一天的时间里不得换位。薅地有两个把边的,翻趟子时,把边的要负责数垄,有斜子(短垄)的地块,把边的要负责把斜子折合成长垄。靠着荒界子上的边垄也叫边瞎子,因为杂草多不好薅,一般都俩人薅一根垄。妇女队长不盯垄,负责检查质量,发现不合格的责令其返工,严重者扣工分。除了检查质量,还要帮助落后的薅地,不能落得太远,不然就没法管理这些人。薅地的活基本都由妇女队长负责。妇女队长这个职业一般人干不了,要敢说不怕得罪人,又没有多大实权。耪地、薅地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农活,尤其在雨水好的年份,小苗长得很快,如不及时耪出来、薅出来,就会耽误庄稼生长。(www.daowen.com)

薅地这个活我也干过,十三四岁的时候给生产队薅地,我们那些半桩小子和半桩丫头们两个人薅一条垄,每人每天挣五分工(半个工日)。大人每人薅一条垄,每人每天挣十分工(一个工日)。半桩小子们虽然干活不顶用,可打闹玩耍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上山的时候打着、闹着,你追我跑,一会跑到山顶,一会又下到山半坡,到歇着的时候也没有一点老实气,打斗摔跤闹个不停。时隔几十年,所经历的那些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待谷苗长到四五十公分高时进行蹚地,就是用犁杖在垄背上挑一条沟,把原来的垄背变成垄沟,为庄稼培土固苗,疏松土壤,下雨时把雨水集中在垄沟里增加储水量。

 为加快庄稼的生长和成熟,在庄稼生长期追肥(施肥),没有化肥时主要用大粪(腐熟的人粪便)在能浇水的平地上追肥。后来有了化肥,追肥的面积不断扩大,由水浇地扩大到不能浇水的平地和山地。过去农业科技不发达,种子退化,缺少高产高效的良种,所以人们提高粮食产量的手段就是精耕细作和多施粪肥,虽然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但在当时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传统式的田间经营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耪地,过去都是用传统式的锄头来耪地,而且耪三遍,现在有的只耪一遍地。耪地用的工具由过去的锄头改为现在的推锄,推锄由两块锄板组成,锄板的间距可以调整,可宽可窄,宽垄窄垄都能适用,据说每人一天能推四亩多地。传统式的耪地每人一天耪一亩多地,相比之下现代的推锄耪地比传统的耪地方式省时、省力,更具先进性。过去耪二遍三遍地全是用人工来完成,而现在是用牲畜拉着耘锄来锄地,这种变革主要是因为农村壮劳力大多进入城市。有很多农作物在种植上采用了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减少了很多的田间管理环节,比如,覆膜玉米、覆膜土豆等等,只要在种植时覆上一层塑料薄膜,就省去了耪地、薅地、蹚地等田间管理环节。用除草剂除草,只长苗不长草。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悄悄地代替了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现代人忽视了这种变化,所以他们并没有感到现代生产方式的优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