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营销中的分类理论及其品牌延伸应用

营销中的分类理论及其品牌延伸应用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类研究来源于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于新的刺激不会逐一进行评价,而通常是先判断能否将其归入某一定义好的大类中。在营销范畴,分类理论认为母品牌作为一系列产品所组成的类别标签,是品牌延伸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杨宗欣运用分类理论的延伸理论——类比学习理论,将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品牌态度经由三个过程转移至延伸品牌上,即取回阶段、映对阶段和转移阶段。

营销中的分类理论及其品牌延伸应用

分类研究来源于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于新的刺激不会逐一进行评价,而通常是先判断能否将其归入某一定义好的大类中。在营销范畴,分类理论认为母品牌作为一系列产品所组成的类别标签(Boush and Loken,1991),是品牌延伸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Aaker和Keller,1990)。分类是指消费者运用自己的品牌知识,简化、构造并解释新产品与原品牌相似的程度。如果消费者感知或者判断为近似的事物,将其划为同类别。根据分类的观点,如果品牌推出的延伸与原品牌大类紧密关联或类似,那么消费者就很容易将自己对母品牌的现有态度传递到品牌延伸上来。如果消费者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不太肯定,那就有可能以一种更加细致的逐件处理的态度来评价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有关延伸的任何具体的联想的好恶,都将成为延伸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母品牌和延伸产品的消费者感知合适性较高,则母品牌联想将传递到延伸产品中(Klink and Smith,2001)。雷莉和马谋超(2003)也提出如果消费者涉入度较高,则可能有意识运用分类过程评价品牌延伸。

杨宗欣运用分类理论的延伸理论——类比学习理论,将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品牌态度经由三个过程转移至延伸品牌上,即取回阶段、映对阶段和转移阶段。在取回阶段,消费者对原品牌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契合度、原品牌的使用经验和涉入度对取回原品牌知识有直接正向的影响。映对阶段由于受到品牌知识程度不同以及专家程度不同的影响,消费者会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建立原品牌与品牌延伸之间的态度关系,因此原品牌知识取回程度高、专家程度高的消费者,会使用品牌属性方式来建立原品牌与延伸产品之间的态度关系;原品牌知识取回程度低、专家程度低的消费者,会使用品牌情感的方式来建立原品牌与延伸品牌之间的态度关系。在转移阶段,原品牌知识取回程度高、专家程度高的消费者,使用品牌属性方式来建立原品牌与延伸产品之间的态度关系,并且延伸转移会影响原品牌。(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