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根据有哪些?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根据有哪些?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和计划调节是基础性的调节都明确了,那么,经济体制改革所依据的主要原则也就清楚了,它不应是商品经济,而是社会主义本质关系和完善计划调节机制。同样,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那样,当前的问题是要弄清它重要在什么地方。正因为如此,国家领导人提出停止扩大这种试验,这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应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而商品关系只有在为实现本质关系服务时,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根据有哪些?

既然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和计划调节是基础性的调节都明确了,那么,经济体制改革所依据的主要原则也就清楚了,它不应是商品经济,而是社会主义本质关系和完善计划调节机制。

那么,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是不是不重要呢?绝对不是。马克思把商品关系看作是资本主义的表层关系,绝不意味着轻视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同样,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那样,当前的问题是要弄清它重要在什么地方。不能一说重要,一旦强调它的作用,就非得把它说成是主要经济关系不可;我们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为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充分重视在经济工作中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使人们的实际经济利益与他们的劳动贡献挂钩,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但是,绝不是让它代替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

关于这一点,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某一段时间,一些企业试行了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这从方向上说,当然是对的。但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产生了新的矛盾,影响了很多企业的积极性。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里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创造的价值和由此带来的盈利,如果完全按这个原则做,那就是按创造的价值来分配,这就等于把商品关系作为我们企业之间的本质关系了。而这却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因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物质生产条件的优劣是起着作用的,可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资料不是属于企业的,而是属于全民的,因此,由生产物质条件带来的好处,也应属于全民,在全民中间按劳分配,而不能只属于直接使用它的企业和职工。正因为如此,国家领导人提出停止扩大这种试验,这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应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而商品关系只有在为实现本质关系服务时,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注释】
(www.daowen.com)

[1]《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