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继续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改革必须配套进行。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因此,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体现这一要求,《决定》设计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可以增强我们对改革工作指导的预见性,使改革更具有系统性、自觉性,更加富有成效,同时也就可以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更系统化、具体化。

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它必须是以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下,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最核心的内容是构筑竞争主体。没有市场主体,就没有市场,当然也就谈不到市场经济体制了。在塑造市场主体方面,当前最主要的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和发展,这种企业制度应当是产权关系清晰,权利和责任明确的。产权关系清晰就是使国家所有权同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概念的提出是重要的,首先,这清楚地表明它不是与国家的所有权并立的企业所有权,所有权是不能分割的,它确切的含义是企业对国家委托它经营管理的财产拥有占有权或支配权,支配权包括使用权和一定范围内的处分权;在企业被赋予这种权力的同时,对国家承担财产保值和增值的责任。这就是说,企业不只是经营生产,增加产量、产值和利润,而是经营资产,即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次,企业法人财产权,意味着国家财产一旦投入企业,这部分财产就与其他财产划分开来,构成企业的独立的法人财产,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这样就使国有企业能够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同时也就更容易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如果不把企业财产作为独立的财产与国家其他财产部分划分开来,当企业亏损和资不抵债时,就得用国家的其他部分财产抵补,这样就做不到自负盈亏,也就难以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

在承认企业法人财产权时必须强调国家对国有财产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主要体现在财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上,只要维护这些权利,全民所有的性质就不会改变。

建立社会主义新企业制度可以有许多形式,把企业由工厂制改组为公司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把企业改为公司不是建立新企业制度的目的,当前重点还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全民所有制工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为建立新企业制度打下基础。在建立新企业制度过程中,在吸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时必须注意如何加强党的领导与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我们自己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良传统。(www.daowen.com)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继续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改革是发育市场和经济体制改革关键,应当根据多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现在大部分商品价格已经放开,继续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在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的同时,尽快取消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加快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进程。还应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劳务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信息市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坚决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封锁和垄断,促进和保持公平竞争。

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在建立在高度技术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是不可能正常运转的。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过某种程度的失控状态,根本就在于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严重落后,所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加快改革,不仅包括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市场体系,也包括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当前这已成为改革中矛盾的焦点,宏观调控体系的三个支柱是计划、金融和财政。这三个方面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要通过改革,建立其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有一种议论,把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都说成是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手段,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的本质就是深化改革,在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下,2016年将在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改革步子。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因为它能调动最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能够产生最高的效率。要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要继续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收入形成两极分化

5.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过去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很大缺陷,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面窄、内容不全、经费负担不合理,管理工作社会化水平低,社会保障法不健全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要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我国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因此,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目前和长远利益,既要保证社会成员遇到生、老、病、残、死和待业时获得物质帮助,又要有利于树立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改革必须配套进行。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因此,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