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扶贫工作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扶贫工作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初步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基本架构。在新时代背景下,致贫原因的多维性决定扶贫开发主体的多元性,在“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中,需要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好社会资源。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扶贫工作

发挥社会力量、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初步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基本架构。从社会扶贫的主体看,中国特色社会扶贫体系泛指除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之外由社会各界参与的扶贫开发事业,包括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社会组织扶贫、企业扶贫和个人扶贫五种形式。[5]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是贫困治理的重要趋势,更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为政府贫困治理提供有益补充,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政府主导下的脱贫攻坚战,主要是以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为主,虽然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由于客观原因,各地仍出现定位不准、参与不足、扶贫不精准、难以形成社会合力的现象。如何利用社会力量实现精准扶贫,形成三足支撑的扶贫局面仍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而言,政府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存在天然不足,需要市场机制弥补,发挥市场的自身特性,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化、合理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致贫原因的多维性决定扶贫开发主体的多元性,在“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中,需要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好社会资源。作为扶贫的中坚力量,社会扶贫主体多元、资源广泛、形式更加灵活,能够有效弥补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不足。社会扶贫不同于政府扶贫,社会力量通过建立自身的市场循环体系,有效地打破城乡边界壁垒、加快城乡地区的价值流动。[6]同时,社会扶贫利用自身优势可以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凸显稳定脱贫成效,如社会企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社会扶贫的主体是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非公企业、本地商会爱心人士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投入扶贫事业中,为扶贫工作贡献社会力量。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重视精准化,由于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缺乏科学性、计划性,所以导致出现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社会资源整合程度低的问题。(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