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后标题: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优化后标题: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总结形成的,它通常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组成部分。当企业确实已经进入了破产清算状态时,相应的会计核算应当以破产清算为前提。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带来了一些比较复杂的确认和计量等问题。

优化后标题: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基本假设,它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以及会计所使用的主要计量单位所作的合理假定或设定,是组织开展全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总结形成的,它通常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组成部分。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是对会计所处空间环境的设定。会计主体的设定注重责任范围。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就是一个会计主体。在现实经济社会中,每个企业都相对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是独立的法律主体。相应地,在企业这个责任主体中,需要有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会计信息,以如实地反映其有关责任的履行情况。明确了企业这个会计主体,就可以开始界定它拥有多少资产,承担多少负债,剩余的所有者权益是多少;它实现了多少收入,发生了多少费用,取得的利润又是多少。设定了会计主体,也就明确了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边界范围。

在我国,一个事业单位或一个行政单位通常也是一个会计主体,它们也需要组织独立完整的会计核算,明确经济责任。除此之外,一个民间非营利组织通常也是一个会计主体。

本书的论述以企业会计为范围。但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是对会计所处时间环境的设定。在企业经营的任何一个时点上,当企业认为经营活动正在正常进行、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会导致企业进入破产清算时,企业推测其会按照预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假设。反之,此时推测企业将进入破产清算状态是一种不合乎情理的假设。

明确了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就可以按照常规的核算方法进行。例如,固定资产可以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或正常服务潜力计提折旧,长期借款可以按照能够按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方法进行核算等。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可以得以正常运用。

当企业确实已经进入了破产清算状态时,相应的会计核算应当以破产清算为前提。此时,持续经营前提就不再适用,常规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再适用。例如,资产和负债等应当按照破产清算价值进行核算,不能再按照历史成本进行核算。(www.daowen.com)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并为每个期间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相对独立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分期是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对会计所处时间环境所作的另一个设定。会计分期以日历年度进行划分,分为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中期可以是半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份等。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分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满足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做出相应经济决策的客观需要。由于会计期间是按照长短相等的期间进行划分的,因此,各期间的会计信息还可以进行比较。如今年的经营成果与去年的经营成果可以进行比较。

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带来了一些比较复杂的确认和计量等问题。例如,收入应当在何时确认、费用应当如何在各会计期间进行分摊等。尽管如此,分期提供会计信息的客观需要仍然是首先需要考虑并予以满足的。由此带来的一些比较复杂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会计技术方法得以有效解决。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核算、反映和报告。

会计采用货币计量是由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价值运动,而不是主要反映企业的实物运动。以货币来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项经济业务,由此得到的数量信息可以在单一的价值基础上进行相加或相减等运算,从而使得会计信息既可以非常详细具体,又可以高度综合概括,进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货币计量并不排斥会计可以使用其他计量单位。例如,会计也使用件、台、千克等辅助计量单位来反映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种类的信息。会计信息越综合概括,就越需要使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例如,五件库存商品和一幢房屋难以相加,但五件库存商品的货币数量和一幢房屋的货币数量就可以相加,可以加出资产总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