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航空都市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解析

航空都市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解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区域核心竞争力构成理论,航空港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最初来源,就是区域内独特的机场资源,它使航空港经济区获得地理区位上的比较优势,拥有优良航空基础设施及众多国际货运、客运航线经营权,能够提供充分的国际航空客货运保障能力,从而具有广阔的空间可达性以及市场可达性。

航空都市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解析

航空都市经济区是指通过经济活动空间集聚效应的作用,以机场为核心,在机场周边地区形成的以航空产业、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从地理维度上来讲,航空港经济区会形成圈层分布的空港运营区、空港紧邻区、沿空港交通走廊地区和空港辐射区。

依据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航空港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这样理解,就是立足于机场这一核心要素,借助航空运输的巨大空间辐射能力,以航空业产品和航空服务产业链、航空运输指向产品产业链为纽带,发展本地优势产业,使得航空港经济区在资源配置和产品、服务提供中拥有优于其他经济区域的独特能力。(www.daowen.com)

根据区域核心竞争力构成理论,航空港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最初来源,就是区域内独特的机场资源,它使航空港经济区获得地理区位上的比较优势,拥有优良航空基础设施及众多国际货运客运航线经营权,能够提供充分的国际航空客货运保障能力,从而具有广阔的空间可达性以及市场可达性。以此为基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脑、生物工程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开始围绕机场周围发展,因为这类产业的产品一般都具有体积小、运量少、附加值大、单位产品承担运费能力较高等优势,而且对于产品和原料的运输时间要求很高,特别适合航空运输;伴随着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增长,与航空运输设备制造和维修相关的产业以及航空服务人员培训等服务业也逐渐在机场周边集聚。通过集聚经济的作用,逐步在航空港经济区内形成了优势产业的空间集聚,航空港经济区内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增强,从而使得区域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随着航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制度环境相对健全,区域内具有完善的航空口岸功能,通关便利,建成良好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具备国际专业服务机构,创新和知识溢出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社会制度、组织机构、政治文化因素构成无形的竞争力来源,航空港经济区核心竞争力进入核心区竞争力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