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昆山智谷科技小镇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昆山智谷科技小镇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昆山杜克大学为依托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小镇昆山智谷小镇以服务创新为要旨,以构建创新生态为目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交流的特色小镇。小镇地址:江苏省昆山高新区产业定位:创意创业昆山智谷小镇规划面积约3.84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约2.8万人,形成“一核两心三轴四带”的发展格局。目前,昆山杜克大学已成为小镇知识创新的辐射源,先后成立全球健康、计算图像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研究中心。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昆山智谷科技小镇

以昆山杜克大学为依托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小镇

昆山智谷小镇以服务创新为要旨,以构建创新生态为目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交流的特色小镇。聚焦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研发设计,构建创意创新创业生态链。

小镇地址:江苏省昆山高新区

产业定位:创意创业

昆山智谷小镇规划面积约3.84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约2.8万人,形成“一核两心三轴四带”的发展格局。“一核”,以大渔湖为核心,形成大渔湖生态核;“两心”,以杜克大学为主的创意交流中心,以工研院、清华科技园等为主的创新培育中心;“三轴”,沿林荫路形成“宜居生活轴”,沿祖冲之路形成“宜创科技轴”,沿庙泾河形成“宜养健康轴”;“四带”,沿传是路形成“人才培育带”,沿杜克大道形成“核心发展带”,沿萧林路形成“产业协同带”,沿博士路形成“要素集成带”。

这里各类创新要素相对集聚,有一批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配备,有由傀儡湖、大渔湖、森林公园构成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智慧人才、智能产业的集聚和智慧城市的集成,“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生活社区”的完美融合。

小镇紧密依托产学研平台,整合“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生活社区”等优势资源,推动“工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生活空间”的有机融合,构建开放、融合、多元的创新生态。将小镇打造成以昆山杜克大学为核心的教育科研区,以大渔湖区域为核心的产城融合区,以工研院、启迪科技园等平台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成区,最终形成引领昆山转型发展的“创新之魂”、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开放之门”、创意创新创业的“活力之源”。

昆山智谷小镇鸟瞰图

昆山杜克大学是全国首个通过美国“绿色能源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整体园区项目认证的大学校园,已建立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环境研究中心、语言和文化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武汉大学-杜克大学研究院,并与江苏省环保厅和卫计委合作成立地区性臭氧污染中美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学校共获国内国际科研项目47项,总经费2000多万元。学校积极推动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移,同中国科协、江苏省政府和美国杜克大学共同举办中国国际创新创业大会,帮助47家国际企业成功对接省内投资机构与合作伙伴;与昆山工研院分别成立昆山杜克大学计算机图像技术研究中心和昆山杜克大学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中心,并成功孵化安科迪智能、伊沃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创新型公司。

作为第一家入驻小镇区域的科技企业孵化园,昆山启迪科技园开启了昆山与清华大学校地全面合作的创新之路,是清华科技园辐射发展战略的重要成就之一,更树立了清华科技园与地方政府合作共赢的典范。14年来,昆山依托科技园孵化、集聚了天瑞仪器、斯莱克、天可电讯、华恒焊接、艾博机器人、星云电子等六家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并联合清华大学机械系、精密仪器的优势科研资源,充分利用天瑞仪器、斯莱克等上市企业在制造业行业中的引领地位,建立了“清华科技园昆山先进制造创新中心”“清华科技园-斯莱克昆山精密模具及机械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等制造业创新创业平台,成为昆山市第一家“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推动了“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型的步伐。作为中国如今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的转型理念。

说到昆山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的“跨界”合作,有个小故事。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代表清华大学与昆山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8月在清华校园签署了“清华科技园昆山创新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背景板上写着“携手清华,创新昆山”,寄托着昆山人民对清华的期盼;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何建坤教授在致辞中提出“携手昆山,创新清华”,表达了清华走出校门服务创新的使命感,最后定为“昆山清华,携手创新”。这一跨界合作引领了创新发展的历史潮流,为昆山分园的创新提供了政策稳定性和创造性履约的保障,推动了园区的快速发展。签约当年,双方就共同投资成立了昆山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昆山启迪科技园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www.daowen.com)

位于小镇核心区的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核心区的重要创新载体,采用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手法,重点围绕昆山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应用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活动,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工研院重点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着力打造技术创新、服务、转移以及人才集聚四大体系。现已建成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感知技术研究所、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所、工业机器人研究所、先进三维喷印装备研究所、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南中心、杜克大学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等八大研究所。建立了昆山市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江苏省昆山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民生用品重点实验室、通信系统及芯片设计测试高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搭建技术供需平台,先后与昆山登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两岸技术交流,与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合作成立昆山技转中心,设立中乌焊接工艺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成立蒙纳士艺术建筑设计(昆山)中心,并构建对日技术交流平台,成立企业联合实验室,引进上海114产学研平台等产学研机构,不断健全技术转移体系。

昆山智谷小镇已完成投资11.56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8.28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100%;小镇顺利通过省特色小镇领导小组第一次年度考核,目前入驻企业共145家,高科技企业占比95%以上,“选小镇镇长、亮小镇标识”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小镇临时客厅目前已经完成更新改造并投入使用,投资550万元的智谷小镇永久客厅目前正在紧张设计施工,不久将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名校杜克的核心作用。目前,昆山杜克大学已成为小镇知识创新的辐射源,先后成立全球健康、计算图像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研究中心。

着力引进一批知名大院大所。全面对接国内知名大院大所,依托顶尖企业、大学,合作建立创新载体、研发平台,吸引更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联合实验室、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小镇。顶尖大学相继在昆山智谷小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孕育新兴产业的研究院、研究所和技术中心也落户小镇。此外,国际化的开放合作为小镇带来新的血液。

重点建设一批科技产业载体。小镇内现有清华科技园、工研院、海创基地、财富广场、两岸青年创业园等一批科技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产业化载体。此外,小镇将是未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

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建立新闻报送制度,定期向江苏省特色小镇官网报送新闻信息。2017年10月,成功举办信息发布集中签约仪式。2018年5月,顺利举办近500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杜克国际论坛。

特色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研发设计,构建创意创新创业生态链。紧密依托昆山杜克大学以及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产学研平台,整合“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生活社区”等优势资源,推动“工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生活空间”有机融合,构建开放、融合、多元的创新生态。围绕“以产业为导向,构建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三链合一的创新新生态”“以创新为核心,打造机制、技术、模式全方位的创新新高度”“以服务为内涵,形成要素、资源融合发展的创新新优势”“以协同为手段,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的创新新格局”的“四新”发展思路,将昆山智谷小镇建成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核心区的核心、引领城市转型助推产业升级的先行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区、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示范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区。

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研发设计相关的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