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配送观念和方式的演变与发展

配送观念和方式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近来的发展,已经从大范围出发来考虑合理化,上升到致力于推行到整个城市及所有企业的共同配送。制定合理计划是指不完全按顾客要求进行配送,这是高水平配送的一大进展。由于流通过程、流通对象、流通手段复杂,优化配送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如小批量快递系统、准时供应系统、直达配送系统、共同配送系统等。

配送观念和方式的演变与发展

从历史上曾采用的一般送货,发展到以高科技作为支撑,再成为企业发展战略手段的配送,也是近一二十年发生的事情。

(一)认识的发展

人们对配送的认识有了深刻的转变,企业界普遍认识到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能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可以提供既省力又高效的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方式,将“无法回避、令人讨厌,且费力低效的活动”转变成“刻意追求、容易接受,且省力高效的活动”。

第二,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发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的潜力,不少实践证明,包括配送在内的物流领域开发,可以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不会再“有碍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分工,服务性生产大大发展,服务性的社会出现,使人们增强了配送的主动服务性质,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段”。

(二)方式和手段的发展

在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配送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的发展,尤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送共同化的进展

早期的送货,是单个企业为主体,为了满足用户的配送要求,出现了配送车辆利用率较低,不同配送企业之间交错运输,交通紧张,事故频发等许多不合理现象。例如: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共同配送”,是在各个公司效率低而且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的,如果在公司内部建立合理化配送系统,也就没有必要考虑共同配送了。但近来的发展,已经从大范围出发来考虑合理化,上升到致力于推行到整个城市及所有企业的共同配送。

2.配送计划的进展

早期配送,强调即时较多,即完全按顾客要求办事,而并不是按顾客的合理要求办事。制定合理计划是指不完全按顾客要求进行配送,这是高水平配送的一大进展。计划有效地促进配送合理化,由于可采用大量发货,减少收费,也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3.配送区域的扩大

近些年来,配送已经突破了一个城市范围,在更大范围中找到了优势。美国已经开展了洲际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国范围内或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如日本东京的三昧株式会社的全国性配送系统,日本资生堂配送系统等都是全国性的配送系统。(www.daowen.com)

4.直达配送的发展

不经过物流基地中转,在有足够批量且不增加用户库存的情况下,配送在“直达”领域中找到了优势,因而突破了配送的原有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直达配送有更广泛的应用。

5.计算机管理配送的进展

随着配送规模的扩大和计算机的微型化,计算机管理配送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个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甚至建立了EDI系统。

其二是计算机辅助决策,如辅助进货决策、辅助配货决策、辅助选址决策等,美国IBM公司率先建立了车辆配送计划和配送路线的计算机软件。

其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控制,如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

6.配送劳动手段的进展

配送劳动手段作为支撑配送的生产力要素,进展很大。企业在运输、装卸、配送、保管、包装等物流功能中,引进各种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如运输方面,运用托盘、集装箱而发展起来的单位载荷制,提高了货物分拣机械化水平的技术;保管方面,高层货架仓库发展为自动化仓库,大大提高了保管的效率。到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配送已经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自动搬运系统、大规模分拣、光电识别、条形码

7.多种配送方式的形成

近代配送一个显著进展是出现了各自领域的优化配送方式。由于流通过程、流通对象、流通手段复杂,优化配送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如小批量快递系统、准时供应系统、直达配送系统、共同配送系统等。

8.配送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企业兼并风潮,配送也形成了自己的规模效应,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上节所提到的英国GPR公司和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以及美国赫马克公司——一个自动化程度较高且采用计算机管理的配送中心,取代了原有的18座老式仓库,总费用显著下降,第一年就为公司节省了400万美元。这些例子明显反映了发达国家配送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同时,配送系统的处理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较先进的配送中心人均作业率达每小时500个托盘,配送分拣能力达每小时14 500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