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配送行业的基本思想

我国配送行业的基本思想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配送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打破地域界限,加强区域协作,从而合理进行物资资源的综合平衡,增强市场的调控能力,提高物资利用率,为物资配送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证。

我国配送行业的基本思想

(一)加强对物资配送制的舆论导向,争取社会各方对配送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不同的新闻媒介广泛宣传配送的重要意义,采用配送新闻发布会、配送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配送的实际效果,提高物资企业、生产企业和全社会对配送的认识。首先,要提高配送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的认识。物资企业是配送的主体,要通过举办配送理论知识讲座等,使其充分认识到开展配送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能增强流通能力,扩大流通职能,使企业真正成为流通的主渠道,从而增强其做好配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要提高生产企业的认识。通过召开配送用户座谈会、深入工厂调查等方式,征求他们对配送服务的看法和建议;通过配送前后成本、效益的对比分析,用事实说明配送能真正使生产企业受益。同时要想方设法消除配送用户的后顾之忧。再者,要提高全社会尤其是杠杆部门的认识。配送为生产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集中精力扩大再生产,增加产值,提高效益,从而增加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集中库存、集中配送也符合金融部门资金投向,能加速资金周转,还能够大大提高干线运输能力等。总之,配送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统一的社会流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配送制的整体功能

首先要把各种从事流通的部门逐渐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使目前由各部门管理的流通变为社会化大流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改变目前由于行政分工、归口管理所导致的互相联系的流通人为地被割裂而造成的管理不集中、政策不统一、协调不一致、机构重叠、流通层次多、速度慢、浪费大、效益差等弊病。但考虑到实现这一目标涉及面广,绝非短期能够迅速见效,我们设想是否能建立起流通宏观调控决策、协调制度,成立包括物资、计委、经贸委、工商、财政、税务、物价等有关部门参与的流通管理机构,帮助企业不断总结配送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指导配送制健康发展,协调配送各方在权益上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让配送关系得到巩固和完善。

(三)发展物资配送制要和其他改革措施配套结合

配送,作为物资流通体制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一定要真正起到突破口的作用。同时配送又要与其他改革措施结合起来,配套进行,相互促进。

1.配送与生产资料市场相结合

配送要与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产资料市场结合起来。一方面,配送有利于稳定市场供需关系,强化工商联合,起到平抑市场物价、保持市场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配送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打破地域界限,加强区域协作,从而合理进行物资资源的综合平衡,增强市场的调控能力,提高物资利用率,为物资配送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证。

2.配送与物资企业集团相结合

发展物资企业集团,有利于壮大配送主体的实力,从而为扩大配送范围、增大配送规模创造条件。同时,配送又是发展物资企业集团的有效手段。通过集中库存、集中配送等大生产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打破旧体制下单一的小生产方式,实现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流通社会化。

3.配送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加强行业管理,能强化物资部门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社会资源的能力,有利于打破部门封锁,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将物资部门、工业供销部门等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开展“联库配送”。

4.配送同企业改革、改制相结合

企业自身要抓住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良好时机,理顺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改善服务,开拓市场,壮大实力,为配送制的发展和完善打下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同时,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以及流通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资产重组,以资本为纽带,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形成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配送联合体,达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共存发展的目的。(www.daowen.com)

(四)努力提高配送水平,实现“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其一,保证配送物资资源充足,质量符合要求,特别是保证物资品种、规格、型号齐全,能满足配送用户需要,这是实现“配”与“送”有机结合的基础。

其二,增加对配送设备设施的倾斜投资,加快老旧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购进或研究开发与配送相适应的、先进的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装置、电子计量设备、散装水泥配送箱等,从而提高配送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配送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当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实现,但完全可能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办法,争取在几年内获得较大改观。

其三,物资企业联合起来开展共同配送,既可实现对生产企业所需全部物资的配送,也可实现合理配载和配装

(五)大力发展流通加工型配送

通过流通加工环节进行集中下料、合理套裁,可以实现优材优用、小材大用,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如20世纪70年代起在我国大中城市开展的对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使玻璃利用率提高了25%。1994年,上海宝钢控股的申井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对华东地区几家大型洗衣机厂进行钢材剪切加工配送,用材利用率从厂家自行采购剪切的65%提高到95%。更重要的是,发展流通加工,能够充分满足配送用户对物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等方面多样化的要求。

(六)充分利用和调度社会库存,开展“讲库配送”

一方面,按照用户对物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时间等要求配送到用户手中;另一方面,将生产企业的储备库存并入物资企业库存,变社会分散库存为流通集中库存。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物资企业的库存结构和库存总量,使其达到既能满足物资配送的需要,又使库存总量降到最低的效果。

(七)积极发展双向型配送

利用物资部门广阔的市场网络和专业化优势,将供应配送和销售配送结合起来,既保证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配送供应,又负责生产企业的产成品销售。这种配送方式比单向配送更具优势,不仅会深受生产企业的欢迎,而且可扩大配送规模和配送范围,减少运输车辆的空载,大幅度提高配送效益。

(八)努力提高配送经济效益

如何进一步提高配送经济效益,是完善和发展物资配送制的关键。除了选择高效益的配送方式,实现“配”与“送”的有机结合,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如配送利润指标、费用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间指标等,以加强对配送经济效益的考核,全面提高配送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