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真实利率与房价周期: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证据

真实利率与房价周期: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证据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中央和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其中包括与户籍挂钩的限购政策,提高首付比例和利率的金融政策,以及大量建造保障房的供给政策等。在一般情况下,贴现率随着实际利率的下降而下降,使得房价随着实际利率的下降而上升。与此同时,房价对实际利率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样一来,低利率就成为房价上涨预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真实利率与房价周期: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证据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房价快速上涨。昂贵且持续上升的房价提高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成本,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并引起资源向房地产行业进一步流动。倘若房地产真的存在泡沫,就会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国际经验表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对经济全局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大问题。对此,中央和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其中包括与户籍挂钩的限购政策,提高首付比例和利率金融政策,以及大量建造保障房的供给政策等。对飙升的房价进行调控,公众大概没有太多的不同意见,但对于调控的具体政策、调控的对象和实际效果,就有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例如,保障房带有补贴低收入阶层的性质,用意是好的,但是补贴的对象如何确定,补贴的财务成本如何负担,社会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再如,与户籍和在当地就业历史挂钩的限购政策,不利于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与我国城市化的大背景、大趋势相背。

对于具体调控政策的不同意见,根源在于对房价大幅上涨的原因还没有清楚的认识,而对问题根源的清楚认识是采取有效对策的前提。总体说来,房价上涨的原因无非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居住需求的上升。在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及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居住需求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对居住面积、建筑质量,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都提高了。这种需求的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住房供给模式发生根本变化,逐步实行住房商品化的大背景下,转化为大量的购房需求,拉高了房价[2]。(www.daowen.com)

其次是房屋供给方面的原因。要满足迸发的居住需求,就需要提供足够的住房。住房的供给包括土地供给和房地产开发两大环节。在供地环节,在保护耕地的基本政策下,城市向外扩张受到了土地供应的限制,因此土地供给不足被认为是房价上升的重要推力。

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讲需求,一个讲供给,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供需关系。居住需求天经地义,耕地保护也理直气壮,倘若房价的上升由这二者导致,则房价的调控确实面临着难题,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调控的空间,因为你不能调控居民的居住需求,也难以一下子大幅增加供地。这些实实在在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价格信号,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稀缺资源,这样使得调控房价反而会扭曲价格,不利于资源配置。但是,如果房价大幅上涨本身就扭曲了供求关系的话,则另当别论,因为此时的房价已经是被扭曲的价格信号。

这就把我们引入到房价上涨的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投资。为投资而买房是因为人们预期房价会上涨,所以下一步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人们预期房价会上涨。仔细分析预期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我们发现原因之一是收入增长和城市化导致的住房租金的上涨,另一原因则是实际利率太低。理论上,房价等于未来租金流的贴现值。在给定未来租金流的情况下,实际利率通过影响贴现率而影响房价。在一般情况下,贴现率随着实际利率的下降而下降,使得房价随着实际利率的下降而上升。与此同时,房价对实际利率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样一来,低利率就成为房价上涨预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从逻辑上讲,如果是低利率推高了房价,而低利率本身又是扭曲了的价格信号,那么高房价也是扭曲的价格信号,应该成为调控的对象,并且调控方法也要从扭曲的根源——低利率入手。[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