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科目及其规定的分析介绍

会计科目及其规定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财政部制定并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作出了统一规定,企业需要遵照执行。表2-4提供了财政部颁布的常用会计科目表(局部),为金融、农业、建筑承包、租赁、石油天然气等特殊行业规定的专用科目基本上没有纳入此表。一级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而形成的会计科目,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的会计科目一般都是一级科目。

会计科目及其规定的分析介绍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意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划分的大类,它虽然将会计对象具体化了,但口径仍然太宽,无法满足向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因此,会计要素需要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内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进行归类而形成的具体项目,它反映了同一会计要素内部的差异性。图2-1反映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图2-1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于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使会计要素进一步明确化与具体化,便于进行会计上的反映和控制,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更为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其次,会计科目的合理设置是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写会计分录、设置会计账户与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前提条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所列示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会计科目,如果说会计报表是“房子”,那么会计科目就是“砖块”。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所进行的进一步分类,而这种分类可以遵循不同的标准、采用不同的口径。为了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某些共同的质量特征,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在某些公认的原则指导下进行,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完整性原则,即会计科目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会计要素的所有组成部分,没有遗漏,使得企业在对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反映时,都能找到恰当的会计科目。

第二,互斥性原则,即不同会计科目应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内容,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存在重复和交叉,从而保证不会发生同一业务内容既可以在这个会计科目中核算又可以在另一个会计科目中核算的情况。

第三,口径宽窄适度原则。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化,但究竟应具体到什么程度,应该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具体要求而定,既不能太过粗略,使信息使用者得不到所需的信息,又不能太过细致,提供使用者并不需要的信息,或使得企业生成会计信息的成本过高。(www.daowen.com)

第四,差异性原则,即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反映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某些特殊行业(例如金融业)可能需要与一般行业不同的会计科目表,而小企业则可能并不需要像大企业那样复杂的科目表。

第五,可比性原则。可比性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保证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具体而言:同一行业、业务相近的企业应使用大致相同的会计科目表;不同企业所使用的同一会计科目应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才不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发生误解。

在国外,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表一般都是由企业自行编制的,科目的名称及其内涵、外延通常都是约定俗成的,政府并不为所有企业都规定统一的科目表。在我国,财政部制定并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作出了统一规定,企业需要遵照执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具有更强的可比性。表2-4提供了财政部颁布的常用会计科目表(局部),为金融、农业建筑承包、租赁、石油天然气等特殊行业规定的专用科目基本上没有纳入此表。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按照所属的会计要素类别,会计科目可以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表2-4基本上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共同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其中,共同类会计科目主要用来核算那些兼具资产与负债属性的金融工具;成本类科目则是费用类账户的一个子类,主要适用于制造业企业;损益类则包括了收入类账户和一部分费用类账户。

按照核算对象的经济内容,会计科目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例如,资产类科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负债类科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投入资本、留存收益等。根据经济内容对会计科目进行的分类,我们还将在第六章结合账户分类进一步介绍。

除了上述分类标准,会计科目还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划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层次。一级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而形成的会计科目,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的会计科目一般都是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是对一级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结果,又称子目。三级科目则是二级科目的下属科目,又称细目;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统称明细科目。从一级科目到二级科目再到三级科目,上一级科目统驭着下一级科目,下一级科目是对上一级科目的具体化。例如,原材料种类、规格繁多的企业,在“原材料”一级科目之下,可以按照原材料的种类分别设置“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以下,还可根据材料的具体名称设置三级科目;通过为原材料设置三个层次的会计科目并展开分类核算,企业就可以随时掌握各类原材料的具体数量和金额,从而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

表2-4 会计科目表[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