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同携手攻克发展难题

共同携手攻克发展难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并肩,共同攻克发展难题,在乌蒙山区探索科学发展的伟大壮举,开创了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探索之路。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不间断地跟踪试验区试验、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及时向毕节试验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2007年秋季,民建中央和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共同在黔西市举办“寒窗计划”捐助仪式,发放36万元助学金。

共同携手攻克发展难题

——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并肩,共同攻克发展难题,在乌蒙山区探索科学发展的伟大壮举,开创了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探索之路。

1988年6月,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从那时起,毕节试验区就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结下不解之缘。

农工党中央常委常近时教授连任五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常务副组长,他30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毕节试验区的改革、试验、发展建言献策。

回想起与毕节试验区结缘的经历,这位80多岁的老教授记忆犹新。他说,1988年,各民主党派中央组织20多名专家到毕节各县考察调研,身为其中一员的他,被毕节贫困的面貌和状况所触动,坚定了他服务毕节试验区的决心。

1988年9月12日至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率专家组到毕节帮助制定试验区规划,并于1989年4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论证会。

成立于1989年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是统一战线助推毕节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通过成立专家咨询评审委员会等方式,重点对试验区拟作的重大决定,对事前试验区规划、战略及重大项目报告进行论证和评审,对帮扶项目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制定实施方案40余个,召开规划评审会、论证会、推进会60多场,提出建议170余条。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不间断地跟踪试验区试验、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及时向毕节试验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1994年,以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契机,中央统战部牵头重新确定定点帮扶县(区),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等分别对口帮扶毕节试验区各县(区),集中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此,统一战线建立了定点扶贫毕节试验区的机制。

1994年,中央统战部定点帮扶赫章县;1991年,民革中央定点帮扶纳雍县;2004年,民建中央定点帮扶黔西市(原黔西县)……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携手并肩,共同攻克发展难题,探索科学发展的伟大壮举,就这样在乌蒙山区展开了。

1994年,中央统战部协调国家电力总公司投资900万元,促成赫章县砂石至可乐输变电工程建设,解决7个乡13万人的通电问题。1999年12月,中央统战部30名机关干部利用1个月的时间,遍访所有村组,为赫章县的贫困把脉问诊,此后协调实施极贫户建房工程,让2449户村民住上了新房。(www.daowen.com)

纳雍县交通和煤电产业的发展,凝聚着民革中央领导的心血。1993年,民革中央呼吁改造纳雍至水城的公路,结束纳雍没有油路的历史。1995年5月,民革中央邀请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纳雍考察,对兴建火电厂进行评估论证,协调88.18亿元资金建设纳雍火电厂。

民盟中央邀请水利专家制定倒天河水库治理方案,争取到水利部投入资金3326万元实施倒天河水库大坝加高工程。2007年,民盟中央倡导实施“烛光行动”,让“烛光”照亮毕节更多农村孩子的未来。

2007年秋季,民建中央和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共同在黔西市举办“寒窗计划”捐助仪式,发放36万元助学金。截至2009年,民建中央协调帮扶资金378.7万元实施项目21个,培训各类专业人才583人次。

2005年至2007年,民进中央在全会范围内倡导实施西部教师培训工作,先后从毕节试验区组织40余名教师到北京、上海、湖南等地接受系统培训,与发达地区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取得实效,所培训教师均成为当地的教学骨干。

原大方县竹园乡海马宫村(现属毕节金海湖新区)村民自古世代种茶,当地的“海马宫茶”在明朝时曾专门用作皇家贡品,但是种植面积和种植技术一直没有发展。1998年,农工党贵州省委副主委万龙君将茶叶专家邀请到海马村指导培训,加工出优质的茶叶。

2004年,致公党中央把七星关区青场镇青坝村定为帮扶基地,以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为突破口,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邀请专家考察、论证,帮助搞基地试验、示范与推广,成功引导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观念。

1999年底,九三学社中央帮助协调原铁道部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站增加铁路股道,由原定的3股道增加为4股道。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增加一条到发线、一条牵出线,为内昆铁路威宁草海站提升运输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2006年4月,台盟中央帮扶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第一批项目启动,捐资10万元、协调项目资金36万元对海雀小学进行改造。校舍落成后,台盟中央先后捐赠价值近10万元的体育、办公设施和教学用品,捐赠电脑、投影仪帮助实现网络教学班班通,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城市学校课程资源。

2004年4月,由全国工商联主导的织金招工扶贫项目开始实施,通过整合扶贫部门、劳动部门、工商联、培训部门的力量和资源,组成一个联合办公机构,动员和组织输送农民工外出务工,实现“输送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