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大多数国外学者从产业关联角度来分析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带动关系的机制。Rodrik(2006)认为,根据国家“能力”(Capacity)理论,一国出口产品复杂度越高,代表国家贸易“能力”越强。复杂度的构成体现在两个方面:普遍性(Ubiquity)和多样性(Diversification)。普遍性反映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国家数量,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在出口贸易中具有普遍性,集中表现为附加值较低的货物贸易。多样性反映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种类,一国出口产品种类越多,证明该国出口复杂度越高。大国产品种类的竞争由传统货物竞争转变为服务要素竞争。在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和技术含量高、集约程度强、环保和绿色发展等特征。发展服务业能够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同时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长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服务业开放可以为国内相关制造业企业树立典型并发挥示范作用。服务业外资在我国空间范围内的直接进入,会给东道国企业带来知识溢出的作用。如OECD国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优秀的互联网、咨询资讯类外资企业的示范和影响作用(Francois,2009)。Hoekman(2006)通过调研印度电信、金融和交通运输服务业,认为以上几类生产服务业的开放,为国内工业企业提供完备的后勤依托,使得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达到优化重组的效果,制造业企业大幅度降低相应部门的运营成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集中体现了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终极战略目标。将“中国创造”的名片传播于世界需要打造贸易强国,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综合水平。提升我国出口贸易水平,也就是提高出口产品复杂度,大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使其走向更为集约环保的优化之路。(https://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