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藏上市公司发放股利情况如表1所示。然而,西藏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形式上都是频繁多变,缺乏连续性。西藏上市公司在分配股利时,大都没有将股东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股利分配政策经常变化且不连续,随意性很大。

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一)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状况

西藏的上市公司到现在为止一共8家,这8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虽然各有差异,但是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和相同的倾向性。这些特点一方面是由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西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不规范的体现。西藏上市公司发放股利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情况

说明:(1)表中“—”表示当年尚未上市,“未”表示当年未分配股利,“派”表示派送现金股利,“送”表示送红股,“转”表示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2)派、送、转均以每10股为基数;(3)数据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整理得出。

从表中可以发现,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比较随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分配现象严重

其一,为了均衡公司股利水平,维持公司的良好形象,西方上市公司一般都倾向于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然而,西藏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形式上都是频繁多变,缺乏连续性。其二,不分配现象严重。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从1997年至2005年,五洲明珠从未进行过股利分配,而西藏旅游也只在1997年进行过一次分配,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分配。从2002年开始,西藏上市公司不分配现象越来越严重,2004年和2005年竟没有一家公司进行股利分配。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维持公司形象、维护股票价格可能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制定股利政策或者是制定了但执行比较随意,不太重视对股东的回报。而且多次出现较大比例的送股和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行为,有盲目迎合市场炒作需要之嫌,从众行为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证券市场有效性不强,投机气氛较浓的特点。

2.派现具有阶段性,股利分配的政策性特征明显

西藏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情况呈现出阶段性。在2000年以前,西藏上市公司没有进行过现金股利的分配,有能力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都把利润用于来年其他项目发展或弥补资金缺口。如西藏发展,1997年实现净利润1 871.51万元,年末未分配利润为1 497.21万元,但因公司上市才半年多,处于发展期,基建工程量大,项目募集资金缺口达4 000多万,故从公司长远利益考虑,公司未进行利润分配。类似情况还有西藏药业、西藏矿业等。2000年年底,证监会将分红派现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于是各家上市公司纷纷进行派现。2000年,进行派现的公司达6家,西藏旅游因为当年盈利很少,所以没有进行分配,而五洲明珠则是因为亏损,也没有进行分配。2001年,进行派现的有4家。2001年之后,数量又下降了,只有西藏发展和西藏天路进行了派现。

3.存在超能力派现的情况

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包含了两种情况:一是每股派现大于每股收益,表示当年利润不足以支付股利,需动用历年的结余资金发放现金股利;二是派发的现金股利超出公司现金流量。在西藏6家曾派现的企业中,共有18个派现数据,但是分析这些公司派现年度的现金流量表,其中有8个现金流量表数据为负。西藏发展在进行过派现的两年中现金流量表数据均为负值。而西藏天路2003年的现金分红比率超过80%,派发的现金股利超出公司现金流量,2006年又在现金流量为负值的情况下派现。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的情况下还派现或者派现金额大大超过公司当期的现金流量,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做法,这可能导致企业用于日常周转的资金不敷使用,企业可能会陷入财务困境。

4.现金股利成为股利分配的主要形式,但每股现金股利偏低

从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情况可以看出,现金股利分配的次数为18次,股票股利分配的次数为10次,股利分配的主要形式是现金股利。但现金股利分配的数额偏低,分配中最大值为每10股派2.10元,最小值仅为每10股派0.10元,大多数派现是“蜻蜓点水”式,对股东的回报较低。而股票股利的分配却相反,在10次股票股利的分配中,每10股送转4股以上的就占7次。相比之下,股票股利分配显得比较大方,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炒作的需要。(www.daowen.com)

(二)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不规范原因剖析

通过对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的了解和对公司年度报表的解读,可以得出西藏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的种种不规范现象以及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造成这种不规范行为的原因,除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制度和政策上的原因。

1.西藏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不强,经营现金流量不充裕

西藏的8家上市公司,没有一家的业绩多年持续增长。在西藏,真正能保持持续盈利的公司应该是具有区域垄断优势的企业,也就是能充分利用西藏独有的资源,并且要有突出主业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是西藏发展,其他的公司要么是走多元化战略路线,要么是没有充分利用西藏的资源,因此投资失误多,企业盈利能力差。而目前西藏的资本市场不发达,筹资渠道单一,西藏企业资本的形成长期依赖于信贷和资本盈余的逐步积累,资产负债率偏高,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则倾向于将留存收益用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避免财务结构的进一步恶化。

2.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备

由于西藏上市公司起步晚的原因,西藏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眼光还只停留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层面上,侧重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较多地注重对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制约。但是现代的科学决策认为:公司的有效运行和科学决策是由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发挥作用的内部监控机制和一系列通过证券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发挥作用的外部治理机制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的。

3.上市公司管理层不重视流通股股东利益和公司的市场形象

股东对公司投资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获得稳定的回报。现金股利分配是回报股东、维护股东利益的重要方式,因此现金股利分配应从股东利益出发,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信号传递理论认为,由于管理当局与企业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稳定的股利政策能向投资者传递有充足的收益为投资项目融资并能为股东支付现金股利的信息,有利于公司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维持股价的稳定,并为以后的再融资打下良好的基础。西藏上市公司在分配股利时,大都没有将股东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股利分配政策经常变化且不连续,随意性很大。这些反映了西藏上市公司的领导者对这些问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4.融资渠道不畅通,市场监管手段落后,导致管理层对股利分配不重视

西藏企业资本的形成长期依赖于信贷,还本付息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企业经营业绩不好的时候,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几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好,银行不愿意发放长期贷款,企业借款筹资出现了困难。根据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显示,8家上市公司总体的短期负债占资产比重达到46.82%,而长期负债占资产比重仅为9.10%,融资结构极不合理,财务风险非常高。对于股权再融资,由于业绩不佳,也无法顺利进行。于是,融资渠道就集中于利用内部留存收益上了,而内部融资成本低、使用方便,利润留存自然就成了公司融资的首选。

另外,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监管的观念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对上市公司和公司管理层的考核机制并不完善,自然在规范公司股利政策方面无法做到有规可据,这也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股利分配的不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