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徐州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案例探讨

徐州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案例探讨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让我们以徐州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过程为例,探索徐州市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8年前,这里还是徐州贾汪区内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目前在徐州塌陷区未被征收的土地中,农业用地占了一半以上,这部分土地大多是肥沃的农田,农业产量很高。通过规划实施,实现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为促进徐州市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缓解土地资源瓶颈约束、全面统筹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徐州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案例探讨

十九大结束后,习总书记的首次经济考察就来到了徐州,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徐州是江苏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的历史长达130多年。长期的煤炭开采,带来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弥补历史遗留欠账?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是我们需要着手解决的发展难题。就让我们以徐州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过程为例,探索徐州市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初冬时节,潘安湖湿地公园的各种植被披上彩装,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景图。8年前,这里还是徐州贾汪区内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2010年3月,贾汪区正式对潘安湖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

徐州是一个煤炭矿业城市,煤炭资源储量极为丰富。自1882年徐州利国矿物总局成立至今,徐州煤炭已经连续开采了130多年,累计开采煤炭10亿吨左右,可供开采的煤层储量约有5亿吨左右。然而由于长年累月的开采,产生了很多地质灾害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塌陷。据公开资料显示,徐州市因为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累计已达32万亩,其中未复垦的土地占了将近三分之二,这些塌陷区域主要集中在沛县、贾汪区、铜山区、经济开发区等地,涵盖了众多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受到塌陷影响的村庄有183个,涉及农业人口高达40多万人。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矿区的土地仍以较高的速度在不断塌陷,预计到2020年,徐州市因为采煤造成的塌陷面积将达到31919公顷。

采煤塌陷不仅对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矿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对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对徐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徐州地处黄淮海平原,由于煤炭的大量开采,很多农田被占用、污染。目前在徐州塌陷区未被征收的土地中,农业用地占了一半以上,这部分土地大多是肥沃的农田,农业产量很高。然而塌陷以后,造成大量农田被积水淹没,耕地数量减少严重。由于徐州地下水位过高,地表积水较多,土壤表层积水大量蒸发,造成了土地盐渍化等土壤次生灾害,微生物的分解受到严重影响,客观上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质量下降。

二是严重影响了塌陷区居民生活。对采煤塌陷区的居民来说,塌陷不仅让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也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塌陷造成大量居民的住房出现裂缝成为危房,很容易发生倒塌现象,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目前采煤塌陷已经导致数百个村庄需要搬迁,迁移人口高达十几万人。它还影响到交通设施的正常运转,给居民的日常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土地减产、环境恶化、生活设施破坏等问题给矿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是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采煤塌陷造成了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对于塌陷区土地,政府大多采取征收的方式收回土地进行治理,需向被征地农民支付赔偿金,但就赔偿金的额度问题,双方难以达成一致。由土地塌陷地的赔偿问题引起的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加剧。有关研究表明,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经占到了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伴随着失地农民的增多,如果他们未能得到妥善的就业安置,很有可能会给社会管理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四是塌陷地加重了政府对矿区管理的难度。一方面是耕地保护难度增大。为了保护耕地,政府需要加大对复垦工作的重视力度,但是因为徐州老矿区塌陷面积大、塌陷深度大、积水多等特点,这给复垦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是复垦需要的资金也比较多,目前徐州在这个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多钱,未来还将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这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部分村庄合并搬迁到其他城镇,很容易引发村民之间的矛盾,从规划选址到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这给地方政府的管理形成了阻力,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www.daowen.com)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州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典范——潘安湖时,指出“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政策,以徐州市贾汪区作为示范,按照“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的理念,实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为主的综合治理,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就是由一片满目疮痍的采煤塌陷区改造治理而来。在多年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下,徐州市总结出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经验,这对我国其他地区治理和改造塌陷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综合利用长效机制。首先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例如贾汪区制定了《土地复垦实施办法》《采煤塌陷地复垦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多方联动、突出效益、综合开发”的治理机制。然后主动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经过积极争取,采煤塌陷地调整变更、征地补偿费用补助、村庄搬迁用地指标等被列入了政策措施,徐州市也成为全国第一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地区,享受政策的优惠和扶持。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徐州市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实际,编制专项规划,并且率先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审核通过,明确将改善工矿区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主要目标。通过规划实施,实现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为促进徐州市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缓解土地资源瓶颈约束、全面统筹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是注重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综合治理。按照“矿山治理利用、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的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合理确定综合整治后的土地用途,实施分类改造利用,推进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将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解决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矿区城镇化和生态修复等问题。结合徐州矿区的特点,借鉴国外城乡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修复、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的成功经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是坚持绿色转型升级,盘活矿山存量土地。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升级,统筹地下煤炭开采布局与地上发展的关系,建立煤炭资源开采监管机制,优化开采时序,合理实施限采、缓采、减采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新增采煤塌陷地。提高关闭矿井土地资源利用率是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重点,积极做好矿区存量土地规划包装、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徐州煤炭行业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

五是创新融资方式,多途径筹措资金。经过多年的综合整治,徐州市探索出一条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以土地有偿使用为主体、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以市场机制运作的方式集中各方资金,为深入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提供资金保障,依托长效融资机制,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成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平台,具体负责塌陷地治理、村庄搬迁改造和废弃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等实施工作。

徐州的很多采煤沉陷区被改造成为湿地公园,这既改善和修复了生态环境,拓展了徐州市的生存空间,又促进了城市转型发展,做到了区域职能的合理规划,实现了采煤沉陷区变废为宝、变包袱为资源的成功探索。这也是严格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其他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改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学习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