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使用逻辑树分析法有效落实行动计划

使用逻辑树分析法有效落实行动计划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说法之一。逻辑树形态各异,但我最推荐的是如图29所示的逻辑树模型。面对一个课题或项目时,就可以采用该逻辑树模型。最后,再针对各解决方法来制定相应的“具体行动”。深入思考诸如以上这些可以采取的具体行动。如果眼下遇到了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才好时,请运用该逻辑树试着将所有的问题进行整理。29用逻辑树模型让人信服“确实如此啊”关键点如果能灵活运用逻辑树模型,整理好问题点,就能行动起来了。

使用逻辑树分析法有效落实行动计划

“要更有逻辑地思考!”你是否也曾这样对员工说过?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说法之一。

好好地深入挖掘,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感到“确实如此”,这才是真正的逻辑思维。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好像只为了让员工熟悉“逻辑”这个名词一样,在自己都不明真意的情况下而频繁将逻辑挂在嘴边。

要让别人感到“确实如此”看起来似乎难度很高,但是只要用A4纸记录法进行反复的训练累积,就离成功近了一步。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会灵活运用发展型的“逻辑树”,那么大家就能做到让他人心悦诚服。

逻辑树形态各异,但我最推荐的是如图29所示的逻辑树模型。面对一个课题或项目时,就可以采用该逻辑树模型。在此以儿童保育的问题为例,试做思考。

按照如下的顺序思考并填写逻辑树模型。

首先,筛选出儿童保育中的“现象·问题点”:保育园数量不足、保育师人数不足、保育师的劳动环境差、没有庭园、日托时间短、保育费用高、家长对保育园教育不满等。

接下来就思考隐藏在这些“现象·问题点”中的“本质的问题”。保育园数量太少可认为是政府政策的问题;日托时间短可能与父母工作方式有关系,也有可能是保育园经营上的问题;保育师的劳动环境差,如果从待遇层面来理解的话,应该是政府政策和保育园双方的问题;对保育园教育不满的家长应该是父母本身的素质问题,但会有父母感到不满意,这可能就是政府政策和保育园的问题了。(www.daowen.com)

理清了本质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思考“根本的解决方法”。政府可以增加保育园的数量;保育园改善保育师的待遇,健全经营体制;认为日托时间太短的父母可以调整工作方式,或者寻找其他合适的保育园,或者选择雇临时保姆照顾孩子。

最后,再针对各解决方法来制定相应的“具体行动”。地方政府可以将闲置的场地加以利用建设成新的保育园;为了让公众了解到目前儿童保育问题的现状,保育园可建立博客,或向媒体提供信息线索;家长可以联系临时保育师。深入思考诸如以上这些可以采取的具体行动。

该逻辑树模型可在工作中使用,当然也可在私人事务中使用。如果眼下遇到了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才好时,请运用该逻辑树试着将所有的问题进行整理。“啊,果然如此,接下来我这样做就可以了吧”,像这样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目了然,自然而然就能行动起来了。

29 用逻辑树模型让人信服“确实如此啊”

关键点

如果能灵活运用逻辑树模型,整理好问题点,就能行动起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