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品经理成长的关键标准

产品经理成长的关键标准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判产品经理成长的关键标准,并非只有一种,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分类。产品经理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产品经理是实践性职业,所有工作的目标都要能由实践验证,并在反馈中修改迭代。如果产品经理要只学一个东西来获取最大成长,那一定是批判性思维。

产品经理成长的关键标准

评判产品经理成长的关键标准,并非只有一种,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分类。

视角一: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

产品经理的成长,可以用两个重要标准来判断,分别是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具体到什么是用户,什么是交易,前面已经有很多详细的描述。同时,这里说的产品经理,并不是全部,而是指负责一个to C产品的产品经理。

用户模型

掌握用户模型,需要大量的用户案例积累,经过亲自体验、用户反馈、bad case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大量的预判和迭代验证等环节,直到预判上线后的用户行为有高准确率。掌握用户模型这条路没有捷径。

而很多其他岗位,研发、测试、用户界面、商业产品、咨询分析等人员转职产品经理后不成功,往往就在于缺乏这个基础积累过程,尤其转职前职级越高,转职后管一个团队,就越不可能花时间重走这个基础积累过程,所以大公司里其他岗位转职高阶产品经理的成功率很低。但自己创业则例外,因为自己创业就可能去一线摸爬滚打,完成用户模型积累过程。

交易模型

交易模型是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掌握交易模型的关键是对某领域交易成本的充分理解,以及对多边利益博弈演化过程的充分理解。

最爱用户的产品经理,最应该致力于帮助企业找到模式持续赢利,这样才能吸引企业持续做好产品,也能吸引更多企业逐利而来,在市场竞争中,用户持续获得选择越来越丰富、性价比越来越高的服务。想赚很多钱的企业家或产品经理,也最应该致力于服务最多的用户,为每个用户创造最多的他愿意为之付费的用户价值。这就是交易模型的意义——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视角二: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和实践精神

一个理想状态的产品经理,应该兼具三方面的能力,缺什么就要补什么。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情况,也可以根据他这三方面能力的习得情况来判断。

科学方法

这里说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概率、控制实验、理性决策经济学的相关方法。

科学方法有成熟体系和资料,是相对容易学习的。比较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误以为自己有逻辑、懂概率。建议大家分别找关于逻辑和概率的基础教材看看,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熟练应用逻辑和概率,减少认知偏误。控制实验大概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产品方法。做决策虽然不简单,但也不神秘,理性决策也是有方法可以学的,也是有理论的。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当它研究真实社会时面对异质性的人和情境则很难算是科学,但当它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做研究时则也是科学,也能深入应用高等数学。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能力涉及对用户样本量、同理心、心理学进化论博弈论等的理解。

产品经理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因为产品的使用人——用户有异质性和情境性,所以一定要积累足够多的用户样本量(特定情境下的一次使用)才能较少偏差地理解产品和用户。如果同理心强,那理解用户会事半功倍。心理学系统地研究人的心理规律。进化论和博弈论也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因为做产品必然会面对无数的社会博弈和演化,要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人类社会和权衡取舍。

实践精神

实践精神的关键词是:事实、数据、观察、实践、权衡、反馈、迭代、自省。

产品经理是实践性职业,所有工作的目标都要能由实践验证,并在反馈中修改迭代。所有不方便实践验证的,不论是因为成本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具有低可行性的想法和规划,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都是低价值的,这是跟咨询、战略、分析、投资、策划、设计等岗位差异最大的地方。产品经理也重视想法和创意,也重视规划性工作,也重视研究不易验证的用户心理动机,但是,产品经理做这些工作都要对结果负责,要以终为始,一开始就考虑落地可行性,所以实践精神对产品经理特别关键。

你是否习惯尊重事实和数据,会观察细节,重视亲身体验?有时候不同用户的需求是互相冲突的,一个用户也会有互相冲突的需求,用户、企业与上下游的产业链之间都会有复杂利益冲突。你是否尊重复杂的现实社会,愿意多维度权衡?你是否有自我怀疑精神、总是期待被现实反馈打脸并能进行自我否定和反复迭代?

视角三: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以一种合理的、反思的、心灵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以及培养思辨精神。批判性思维强调求知过程中证据、逻辑的重要性,反对依靠权威和流行观点,要求能够区分理性和情感的观念。

批判性思维最早起源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讨论方式——“苏格拉底问答法”。“批判性”(critical)这个词源本身就来自希腊文“kritikos”,意思是辨别力、洞察力、判断力,引申义有敏锐、精明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批判性思维概念的提出,从著名哲学家和教育杜威的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开始:大胆质疑、谨慎断言。科学哲学家波普尔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强调批判性讨论在科学进步中的重要性,他以批判理性主义为基础建立了科学方法论。此后从美国开始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受到波普尔思想的启发,并且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批判性思维。

如果产品经理要只学一个东西来获取最大成长,那一定是批判性思维。从应试教育中长大的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人,如果转变成有较强批判性思维的人,就是最显著的成长。在很多强调素质教育的地区,批判性思维是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教育中。

我们不难找到批判性思维的各种学习资料,以下是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相关解读。

维基百科: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内容是对信息的目的、前提、隐喻、结论等做出分析和判断的活动。

46名国际批判性思维专家: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purposeful)、通过自我校准(self-regulatory)的思维判断。

彼得·法乔恩将批判性思维分为认知技能和感知倾向。认知技能包括: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自我校准。感知倾向包括:好奇心,追寻真理,心灵开放,对有分歧的观点持开放态度,分析性,系统思考,自信,心智成熟。

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评估批判性思维要掌握的技能:

●判断信息是否恰当(www.daowen.com)

●区分理性的断言与感性的断言

●区别事实与观点

●识别证据的不足

●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

●独立分析数据或信息

●识别论证的逻辑错误

●发现信息和其来源之间的联系

●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

●基于数据而不是观点建立令人信服的论证

●选择支持力强的数据

●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

●识别证据的漏洞并建议收集其他信息

●知道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办法

●提出替代方案并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采取行动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

●清楚地表达论证及其语境

●精准地运用证据进行论证

●符合逻辑地组织复杂的论证

●展开论证时避免无关因素

●有序地呈现增强说服力的证据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把大学本科生的思维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无知的确定性

表现:盲目相信。

表现人群:大学新生。

●第二阶段 有知的混乱性

表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表现人群:大部分大学生

●第三阶段 批判性思维

表现:理性分析,精确求证。

表现人群: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进入第三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