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的探索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的探索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突出市场化特征,可以达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乡村生态系统的目的,同时做到以经济手段为主要手段,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从而发挥市场在配置生态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也是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的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保护补偿不仅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顺利推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流域上下游以及市场化补偿范围逐步扩大,投入力度逐步加大,体制机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流域生态补偿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补偿政策和机制,并且探索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开展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碳排放权、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等。但是,现有的补偿渠道和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机制保障,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发育滞后,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存在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优良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供给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因此,亟须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政府、社会资本、企业、相关单位共同承担生态补偿,而市场化体现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而实现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动,让生态保护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突出市场化特征,可以达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乡村生态系统的目的,同时做到以经济手段为主要手段,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从而发挥市场在配置生态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www.daowen.com)

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表明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行动总体要求中指出:到2020年,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政策环境初步形成。到2022年,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水平明显提升,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互动关系更加协调,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也是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等市场化补偿制度;三是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创新商品林赎买机制;四是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推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做法,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