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互相影响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互相影响的关系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经济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是相互推动的。郭克莎[10]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一般特点外,特别注重对效率、效应的分析。同时也揭示了钱纳里“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这一规律性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为产业结构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了可信的理论支点。刘伟[15]把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质联系起来考察,指出产业结构演进和工业化、现代化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互相影响的关系

产业经济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是相互推动的。国内关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大多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结构变化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来考察问题。探讨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从实证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各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

郭克莎(1993)[10]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一般特点外,特别注重对效率、效应的分析。他采用对资源配置效应、对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技术结构变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产业间资源流动和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作用。郭克莎(1999[11],2000[12])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态势,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偏差明显加深,与国际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模式相比,存在工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结构偏差,使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需求制约,并且影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郭克莎(2001)[13]运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以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为中心,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线索,将促进结构调整来带动经济增长作为研究目的,分析了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指出我国产业结构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瓶颈制约或结构偏差制约;二是结构转变或结构升级缓慢的制约。刘志彪等(2002)[14]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测算1978—1990、1990—1999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度,分析认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揭示了钱纳里“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这一规律性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为产业结构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了可信的理论支点。刘伟(1995)[15]把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质联系起来考察,指出产业结构演进和工业化、现代化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经济增长的实质归结为工业化,进而理解为结构演进。刘伟等(2002)[16]通过采用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对全国各地区(1992—2000年)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第一产业比重增加,有助于经济规模的扩大,但无助于劳动和资本收入的增加,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不仅有助于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有助于资本收益的增加,但会减少劳动收入,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会降低经济规模,但有助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www.daowen.com)

周振华(1995)[17]受结构动态经济学提出的理论模型的启示,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分析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考察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提出了经济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的理论依据。郭金龙等(1998)[18]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结构优化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吕铁等(1999)[19]指出产业结构变动的增长效应是通过提高生产率这一途径实现的,可以从高度化和合理化效应两方面来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叶广依等(2003)[20]通过对我国各主要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年平均在90%以上,其中仅工业一项的贡献就达60%左右。以工业为重点,运用Kaldor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工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差异。刘保瑁(2007)[21]运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对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解,得到对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成因进行分析的模型系统,结合我国的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的成因进行分析。张晓明(2009)[22]借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分离三次产业产值,作为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项。认为1980—2007年,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均为正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