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立足柑桔,提升技能,促进增收

立足柑桔,提升技能,促进增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到临近的荔浦县获得了“沙糖桔种植之乡”的美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第一书记李峰2016年初到村便立刻开展走访、调研,借鉴荔浦县的成功经验。工作两年时间,李峰利用各种“资源”汇集资金、物资1000余万元,村民看到种植沙糖桔不再只是规划,种植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3500多亩增加到2017年的6500亩,实现了将全村脱贫产业聚焦到水果种植的目标。

立足柑桔,提升技能,促进增收

因地制宜,产业支撑。过去三友村主要依靠种植甘蔗玉米等作物,各家各户“单打独斗”,高投入带来的却是低收益。看到临近的荔浦县获得了“沙糖桔种植之乡”的美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第一书记李峰2016年初到村便立刻开展走访、调研,借鉴荔浦县的成功经验。他与村党总支班子定下了“发挥土地优势,引导、扶持、壮大水果种植产业”的思路及规划,依托产业发展带动脱贫。

为了让这一规划早日变为现实,李峰利用周末到县城农业部门积极筹措县级“以奖代补”产业扶持资金;到十余公里外的农村信用社协调小额贷款;将哈工大和社会企业扶持的资金、物资投入发展沙糖桔种植业。工作两年时间,李峰利用各种“资源”汇集资金、物资1000余万元,村民看到种植沙糖桔不再只是规划,种植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3500多亩增加到2017年的6500亩,实现了将全村脱贫产业聚焦到水果种植的目标。

个人体会

三友村紧密结合村里土地、气候、人才等实际情况,利用第一书记带来的新思想,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在种植水果沙糖桔上下功夫,系统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绿色无公害品牌,立足产业发展培育“带头人”和“领头雁”,扎实做好“产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开展产业脱贫攻坚,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培育一支“不走的党员扶贫工作队”,变外在“输血”为内部“造血”,用新思想引导新作物种植,用新作物种植促进新产业运行模式,用新的产业模式来激发全村脱贫的活力。踏踏实实,真抓实干,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没有什么贫困不能战胜。(www.daowen.com)

从“种起来”到“种出来”。针对短时间内升级换代种植品种,村民种植技能跟不上现实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新问题,李峰发挥自己的院校优势,带领村民“走出去、引进来”,邀请种植专家进村指导,定期驻村技术培训。2016年,组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培训十余场,2017年培训场次翻了一番。他还联系哈工大将部分农产品权威单位检测,组织本校研究生来村进行网络技能培训,教会有网络使用基础的村民利用互联网学习农业种植知识,为农民依靠科技脱贫提供有力扶持。为开阔村民的视野、积累经验,李峰经常带领村里的种植大户和骨干外出取经,附近的“沙糖桔种植之乡”荔浦县、来宾市的生态种植园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新思路引领新出路。三友村如今地里种的不再是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而是有着高经济效益、良好市场前景的水果,许多青壮年劳动力也不再是“靠天吃饭”“靠体力吃饭”的传统农民,变成了掌握种植技术的行家能手。村民尝到甜头,心更齐了,劲儿往一处使,一场扎扎实实的脱贫攻坚在全村稳步推进。

与贫困户交流砂糖桔种植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