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生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产函数生产者又叫厂商,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服务的单个经济主体。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产出就是生产活动的成果,即通过生产活动得到的实物产品或劳务。在生产理论中,没有考虑产品的价格,而把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当成是常数。我们对生产理论的分析就是按照先短期后长期的逻辑顺序来进行的,先分析短期生产函数,再分析长期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一)生产函数

生产者又叫厂商,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服务的单个经济主体。生产者从事的生产活动就是将一定的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这里的投入指的是生产要素,生产活动离不开生产要素,通常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产出就是生产活动的成果,即通过生产活动得到的实物产品或劳务。一定数量的投入对应着一定数量的产出,那么如何描述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呢?经济学采用生产函数来描述这种关系。假如产出数量为Q,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分别是:资本为K、劳动为L、土地为N、企业家才能为E,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F(K,L,N,E)

生产理论的分析是从生产函数入手的。在生产理论中,没有考虑产品的价格,而把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当成是常数。所以,生产理论实际上就是从实物形态上研究投入、产出关系,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者的技术效率问题,即在投入一定的条件下,怎样使生产得出的产品数量最多。很显然,在生产过程中,一定量的投入,如果采用的生产方式不同,则技术效率不同,从而产出数量是不一样的。在经济学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也就表现为既定投入下的产量最大化。因此,生产函数实际上是描述一定量的投入和最大数量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理论分析中,为了简化起见,通常只考虑两种生产要素,即资本和劳动。因此,生产函数表现为(www.daowen.com)

Q=F(K,L)

(二)短期和长期

经济学中的短期和长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以生产要素是否全部可以调整作为区分的标准。即如果在某个时期内,至少有一个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则即使这一时期很长也是短期。比如,大型冶金企业固定投入很大,其生产规模一般几年都保持不变,那么,对这样的企业,长达几年也是短期。如果在某个时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调整的,则即使这一时期很短也是长期。比如,小型手工作坊投入很小,其生产规模的调整可以根据需要在几天内完成。那么,对这样的企业,几天的时间也是长期。

对应短期和长期的概念,分别有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我们对生产理论的分析就是按照先短期后长期的逻辑顺序来进行的,先分析短期生产函数,再分析长期生产函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