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运营战略的内容研究

生产运营战略的内容研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Wheelwright将效率、可靠性、质量和柔性作为最重要的评价生产运营战略的标准。Skinner认为生产运营战略的关键决策领域包括工厂设施、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力资源、产品设计与工程、组织与管理。Hill对生产运营战略的关键决策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定义了两类关键决策领域:结构性决策和基础性决策。

生产运营战略的内容研究

1.竞争要项

竞争要项即竞争的重点。Skinner(1974)描述了生产运营策略中通用的竞争绩效的标准,如短交货周期、优越的质量和可靠性、可靠的交货、快速的新产品开发、灵活的应变能力、产品产量的柔性、低成本等。Wheelwright(1978)将效率、可靠性、质量和柔性作为最重要的评价生产运营战略的标准。Hayes 和Wheelwright(1984)圈定了四个基本竞争要项:成本、质量、可靠性和灵活性。Krajewski 和Ritzman(1987)进一步确定了五个运营竞争要项:成本、高性能的设计、一贯的品质、及时的交付及产品和产量的柔性。Leong 等(1990)在对制造战略的竞争重点进行全面回顾的基础上,认为质量、交货、成本、灵活性和创造力这五个竞争要项是最关键的。徐学军(1997)认为竞争要项的度量指标包括成本、交货、质量、柔性和创新五个方面。Spring 和Boaden(1997)对于制造企业的竞争重点进行总结,认为竞争重点主要包括成本、质量、交货的可靠性、交货的速度及柔性。廖春良等(2004)认为制造业竞争重点主要有成本、质量、交货、柔性和创新。杨东涛等(2007)则认为成本、质量、创新柔性和产品柔性四个方面较为重要。波士顿制造业未来调查中,将质量、成本、柔性、交货、创新和服务这六个方面作为竞争要项(Xiande Zhao 等,2002)。

2.决策领域

决策领域是指生产运营战略决策中有关运作系统的设计、计划、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是生产运营战略决策涉及的范围。Skinner(1969)认为生产运营战略的关键决策领域包括工厂设施、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力资源、产品设计与工程、组织与管理。在此基础上,Hayes 和Wheelwright(1984)又增加了纵向集成和绩效评价系统。Hill(1987)对生产运营战略的关键决策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定义了两类关键决策领域:结构性决策和基础性决策。结构性因素主要是指过程和技术因素,它影响到运营资源的物理布局和配置;基础性因素指那些通过不断改进,使结构性因素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因素。对结构性决策和基础性决策的区别可以这样理解:结构性决策是关于运作系统的硬件部分的决策,而基础性决策是关于运作系统软件方面的决策。基础性因素是结构性因素的长期目标和对结构性因素的支持。不同学者对结构性决策和基础性决策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见表4-2。

表4-2 生产运营战略的关键决策领域

(www.daowen.com)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汇总整理。

3.绩效衡量

如何评价生产运营战略的影响一直是该领域中一个有争议的课题。目前尚未出现明确定义的和可操作的绩效指标。Garvin(1983)建议应将绩效指标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内部绩效指标用于评测生产系统的能力与其他子系统的能力(如市场销售、产品开发、财务等)的配合与协调能力;外部绩效指标用于评测生产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市场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可用于测度生产战略的影响。Hill(1989)提出了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获得订单的准则。徐学军(1995)利用Hill(1989)的成果和效用函数的理论建立了一个产品竞争优势综合效用值的模型。Swamidass 和Newell(1987)采用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生产运营战略内容与经营绩效指标相互关系的模型。著名的生产管理专家Goldratt 和Cox(1984)在生产作业管理层次提出了管理的目标和3 个基础绩效指标。这3 个指标为产出、库存和运行费用,其他的评测指标(如质量、服务和市场占有率等)是第2 位的,它们最终也是通过基础指标起作用。Goldratt 认为,T、I 和OE 可以直接转换为企业经营指标(利润投资利润率),例如,利润(NetProfit)等于产出(T)减去运行费用(OE),投资利润率等于(T-OE)除以库存资金(Inventory)。尽管目前尚未有关于生产战略评价指标的统一规范,但各种评价指标最终将体现在运行费用(即生产产品的成本)、库存资金投入(即投入在设计、制造、销售过程中的资金)和已获得消费者认可的产值(即产出)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