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路径与建议:促进两带贯通发展

路径与建议:促进两带贯通发展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三角区域“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将对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贯通发展起到核心作用。就是以“副省级区域协调会”为协调层,负责协调长三角联席会议制订的发展规划与战略。(三)发挥长三角区域与“一带一路”贯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我国在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

路径与建议:促进两带贯通发展

一、促进“两带”贯通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 发挥长江经济带在贯通发展中的枢纽作用

“一带一路”的区域布局体现为“四廊一支点”。“四廊”主要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一支点”为海上战略支点,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可以发挥重要的生产与流动功能,推广建设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共同建立先进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共同选择最需要发展的产业项目与产品,发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地区的对内、对外贸易的枢纽节点作用。加快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步发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互融通的发展格局,成为链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国际市场的枢纽节点。长江经济带在贯通发展中,要发挥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标准化推进、江海联运和长江生态保护等核心枢纽功能。

在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推进方面,针对黄金水道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功能不健全问题,在实施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发展中,要发挥长三角航运中心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为代表的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带动长江综合运输通道建设。重点发展长江流域航运港口体系、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业体系。针对长江流域航运港口规划布局不清晰问题:要明确区域性港口定位优化港口产业结构,建设具有国际大区域、洲际区域的干线、支线汇集功能。针对长江流域航运港口不完善的集疏运体系问题:要增加铁水和水水联运比重,提高公路水路联运效率,建立沿江大通关制度,确立贯通长江流域的集疏运体系。针对长江流域航运服务业体系功能布局不合理问题:要聚焦航运服务功能,吸引国际航运要素集聚,优化长江流域航运服务政策环境,深化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开拓国际航运市场和专业领域

在黄金水道标准化功能推进方面。加强黄金水道标准化功能推进,重点推进长江黄金水道航运船舶标准化、航道标准化、港口泊位标准化、航运管理与服务标准化等“四个标准化”进程。

在江海联运核心功能推进方面,要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在与江苏、浙江为两翼形成国际海航运中心组合港,重点与国家级新区的舟山港联合,共同建设国际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要加强对江海联运发展的政策支持,如通过地方性适度补贴支线航运企业、政策支持江海联运技术开发等政策,推动长江江海直达运输,提高水水中转比例。要鼓励和引导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在集装箱船舶通行权、费收、适箱货“散改集”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推动内河船舶至沿海港口的直达运输。

在长江生态保护功能推进方面,强化长江水环境保护。科学确定长江河生态系统用水总量和过程要求,全面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强化水利水电工程调度运行管理,加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生态补水,保障生态系统用水总量、过程和水位要求。科学处理江河湖泊关系。制定长江流域江、河、湖泊保护的总体框架、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区域流域保护的重点和战略路径。实行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将湖泊、湖滨带和湖岸线、入湖河流及流域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成立跨部门、跨行政区的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和生态功能区补偿等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水价机制、污染物排放的价格约束机制、污染治理的收费机制、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形成机制、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18]

(二) 发挥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创新体制在贯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多种合作模式的创新体制和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区域发展。这些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体制机制向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推行,将会对贯通发展起到核心作用。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应用,将基本形成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可以在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综合监管制度创新和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方面运用到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贯通发展中去。

江苏沿海开发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应用,将在创新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上,按照依法、科学、适度、有序的原则,开发和保护并重,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滩涂资源。探索滩涂匡围和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形成节约、高效的开发模式,以滩涂资源综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临海产业的经验,将对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贯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体制和机制,扩大了口岸开放范围,可以为探索建立适应特点的口岸监管模式,优化开放环境,创新海洋海岛管理体制和机制奠定基础。舟山群岛新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全面加强海洋海岛资源管理。创新海岛保护开发模式,制定实施海洋功能区划,科学开发利用海域资源。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渔场保护力度等措施,对贯通发展的海洋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安徽创新皖江城市带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先行区,创新合作共建开发园区新模式的应用,可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跨区域合作共建开发园区,可以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共建方式,赋予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权,对于对接贯通发展将起到发展的支撑作用。

长三角区域“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将对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贯通发展起到核心作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关键是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区域合作的协调体制与机制。实践证明,长三角的“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行之有效。所谓“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合作机制,就是以“省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为决策层,负责统筹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宜。就是以“副省级区域协调会”为协调层,负责协调长三角联席会议制订的发展规划与战略。就是以长三角各省市的委办局为主体的执行层,负责贯彻实施决策层、协调层交办的区域一体化的各项任务。

(三) 发挥长三角区域与“一带一路”贯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在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长三角城市群拥有“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的优越自然区位和“水陆并举、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条件,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也是贯通发展中的支撑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的43.51%。城市群人占全国16.07%,占全国3.7%的土地,创造了全国23.53%的经济总量。长三角城市群是贯通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贯通发展中开放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辐射带动长江流域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对内开放。成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东向开放的桥头堡。以上海为首位城市的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可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优势,成为连接长江流域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

长三角城市群是贯通发展的前沿阵地。长三角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活跃,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等发达,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沿阵地。在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对接国际标准、国际法律法规上等软产品上具有优势。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是突破国家和地区障碍,可将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经验推广、复制到“一带一路”等区域,加强多边或双边区域合作。

发挥长三角合作平台与专项建设的平台优势。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已有多年的交流与工作,并在努力构建一体化机制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部门和项目合作机制,形成了以项目带动合作、以合作促进发展的良好势头[19]。利用长三角合作平台优势,发挥在“两带一路”建设中的核心枢纽作用。一方面借助四大平台建设成果。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实现网络化,实现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推进了省(市)交通专项规划与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工作。不断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区域创新平台机制,开展科技联合攻关,深化科技资源共享。环保平台共同建立,推动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开展区域环境监测合作、健全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等九个方面开展合作。能源平台强化建设,加强各城市之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确保了区域能源供应的安全有效。另一方面借助重点专题合作成果,主要包括区域旅游合作专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专题、区域人力资源合作专题、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专题。

二、促进“两带”贯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共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生态文明。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依靠节约环保带动,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在加强区域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和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工作上下功夫。要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区域生态环境建等重点领域有所创新。

二是高起点编制贯通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倡议规划。规划要坚持以国家战略为指导,明确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重点要体现:跨重要区域的调控目标、需要统一布局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区划、政策措施的统一性等内容。

三是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借力于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体系,推进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加速要素配置流动,加快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建设。借力于长三角的城市化进程,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借力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理定位城市群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与布局。

四是构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沿江重要港口集疏运体系建。加强长江流域港口的统筹发展,建立长三角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引领长江黄金水道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统筹区域内港口布局,促进沿江港航联动发展。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加快沿江沿海铁路通道建设,促进海铁联运取得突。提升上海在全球资源和长江流域的资源配置能力,支持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在跨区域流动,打造长江流域无形经济带。建立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协调推进机制。(www.daowen.com)

五是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重点完善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城市群布局,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区域协调的人口管理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沟通机制,建立地区省级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合作平台,建立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动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联合处置和信息通报。

【注释】

[1]百度百科.丝绸之路[EB/OL].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239/5028598.htm?fr=aladdin.

[2]新华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EB/OL].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5/16/c_1120976848.htm.

[3]李肇星.和平、发展、合作:新时期中国外交需超越传统模式[N].第一财经日报,2005-08-23(A08).

[4]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Z].2015-3.

[5]新华网.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514/c1024-29273991.html.

[6]肖捷.促进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添动力[N].人民日报,2017-5-12.

[7]郭朝先,皮思明,邓雪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进展与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16(4):54—57.

[8]车玉明等.谁持彩练当空舞——“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纪实[J].决策与信息,2015(4):31—34.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10]“上海参与建设长江流域经济新支撑带的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π”型战略格局中,上海该怎么做[N].解放日报,2014-12-25(10).

[11]郁鸿胜,长江经济带如何与“一带一路”贯通[J].新民周刊,2016(49):38—41.

[12]城镇化规划明确建设七大城市群[J].工具技术,2014,48(3):85.

[13]郁鸿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辐射与带动作用——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共管自治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5,24(4):26—29.

[14]尹维清,戴昌军,钱俊.长江流域航运发展规划方案研究[J].人民长江,2013,44(10):76—79.

[15]上海社会科学院长江经济带课题组.长江经济带如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N].东方早报,2015-04-21.

[16]马建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水利支撑与保障[J].人民长江,2014,45(5):1—6.

[17]郁鸿胜.“十三五”期间我国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的新常态与协同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6,25(2):68—71.

[18]郁鸿胜.建立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合作机制[J].求是,2011(5):57—58.

[19]郁鸿胜.后世博效应与区域发展的长效制度设计[J].上海城市管理,2011,20(1):26—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