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人才政策持续创新,引才聚才

推动人才政策持续创新,引才聚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产业聚才的同时,浦东持续加大政策创新改革力度,尤其是在解决高层次人才税赋偏高、人才户籍引进、人才安居困难、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入园和专家医疗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表12010年以来浦东部分人才政策

推动人才政策持续创新,引才聚才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上海外国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19]浦东开发之初,就确立了人才“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了户籍、身份等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束缚,依托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兴办“三资”企业等途径,首创以项目为依托整建制引进人才的策略,吸引大批外籍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流入浦东。随着开发开放进一步深入,坚持突出重点,积极推动优秀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集聚。以陆家嘴金融城为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第一个国家级以金融产业为主的开发区,经过30年的产业聚焦吸纳了一大批金融人才。从产业看,目前陆家嘴金融城区域内共有持牌类金融机构1075家、外资资管公司83家,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约2万亿元[20]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全国最高,聚集了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法人银行17家(全国共有40家),排名前10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部落户陆家嘴;同时,还集聚了大量资产管理、私募证券股权投资、融资租赁、金融科技、信用评级、金融信息服务等新兴金融机构,总量约6000家。从金融人才的集聚看,目前,金融从业人员近30万名,约占全市总量的60%。

在产业聚才的同时,浦东持续加大政策创新改革力度,尤其是在解决高层次人才税赋偏高、人才户籍引进、人才安居困难、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入园和专家医疗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2010年开始,浦东按照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不断探索,制定了引进中央“千人计划”、上海“千人计划”和浦东“百人计划”各100名以上,金融、航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600名以上的“1116引才计划”,构建了梯度互补、相互融通的高端人才引进体系。在落实中央人才“30条”和上海人才“30条”的基础上,出台了浦东人才发展“35条”,并制定了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人才安居等一批配套细则(见表1)。围绕两大国家战略,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主动力,以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为主战场,重点推进10项人才制度创新:一是率先设立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于2017年6月揭牌,为海外人才提供更集成、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二是率先试点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制度;三是率先试点自贸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将永久居留推荐权下放给承担国家、市重大项目的科研团队负责人;四是落实外籍人才在自贸试验区兼职创新创业新政,上海纽约大学人工智能专家成功办理了自贸区首张兼职类工作居留许可;五是率先试点外国本科学历毕业生自贸区直接就业制度,颁发全国首张本科留学生就业证;六是率先试行自贸区外籍高层次人才持永久居留身份证注册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2018年4月为首批2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颁发了营业执照;七是率先探索外籍人才技术入股免评估和跨境创业集中登记等新制度,在维亚生物科技公司等海外人才创业企业进行了试点;八是率先在自贸区探索建设全国首批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九是率先打通国际商业医疗保险跨境结算全流程;十是率先试点张江核心园人才办事窗口“无否决权”机制,打造浦东国际人才港,推进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人才审批“单一窗口”,实行多部门业务“一表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同时组建一支“全岗通”的审批帮办队伍。(www.daowen.com)

表1 2010年以来浦东部分人才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