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对象与会计目标的探讨

会计对象与会计目标的探讨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税务、物价、银行、审计、统计和证券监管部门,他们需要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会计对象与会计目标的探讨

1.会计的对象

微课:认识会计——会计的对象和核算内容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前已述及,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也就是说,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对象。换言之,会计的对象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又有较大的差异,即同样是企业,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业等也均有各自资金运动的特点,其中尤以工业企业最具代表性。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为了从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采购原材料、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经营管理中必要的开支等,生产出的产品经过销售,收回的货款还要补偿生产中的垫付资金、偿还有关债务、上交有关税金等。由此可见,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和资金退出企业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同负债、所有者权益),如图1-3所示。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图1-3 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发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上交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过程。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构成了开放式的运动形式,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2.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也称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指会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会计的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内在规定性,它决定着会计活动的方向。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第4条明确规定了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概括地讲,会计的目标包括了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提供会计信息两个方面。同时,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www.daowen.com)

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风险、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企业的管理层受托于企业的所有者经营和管理企业,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及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有助于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为所有者评价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以便所有者为是否对企业继续投资,是否更换管理层,以及对企业的经验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等作出决策。

2)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企业会计主要通过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会计报告对使用者提供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一般区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管理者和企业外部使用者三个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如财政、税收、统计等相关部门;企业内部管理者主要包括企业的权力机构及其管理者,如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投资人、债权人、客户、供应单位等,他们是会计提供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

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取决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及需求不同。

(1)投资者(含潜在的)。

他们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关心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主要结合公司的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变化发展趋势,进而作出投资决策,如是否投资、继续持有还是转让投资、增加还是减少投资等。他们还需要利用会计信息来帮助他们评估企业支付股利的情况。

(2)债权人(含潜在的)。

他们主要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他们利用会计信息来帮助自己作出有关决策,如是否将资金贷给企业,是增加或减少给企业的贷款,是否应继续保持对企业的债权,是否向企业赊销商品和劳务等。

(3)政府有关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税务、物价、银行、审计、统计和证券监管部门,他们需要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和检查。他们将各企业的会计信息汇总后,还可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整体情况,为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4)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主要指企业内部职工及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用户,如顾客、证券商、经纪人、中介机构、经济分析人员等。他们有的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关心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有的出于投资决策、购买决策或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咨询、审计、鉴证、评价、分析等需要利用会计信息。

(5)企业管理者。

在两权普遍分离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者是指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成员。他们受雇于企业投资者,必须完成投资者赋予的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而实现管理者自身的价值。为此,企业内部管理者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正确的决策,如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定价、成本费用的控制、工资奖金的分配、对外投资等问题。这些问题决策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本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并据以作出正确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