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苏州古城街巷水路:800年前与今日的对比

苏州古城街巷水路:800年前与今日的对比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整记录苏州古城街巷水路的宋代《平江图》,将800年前的古城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中看出上袭春秋阖闾城、下延今日苏州的格局,城址一直未变。也就是从40年前开始,苏州上演了世界城市史上最为快速成长的一幕。进出口总额3223.5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4位,其中出口1868.7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3位。还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是全国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地铁)的地级市,目前运营里程达166公里,超过许多副省级城市。

苏州古城街巷水路:800年前与今日的对比

徐康宁

2021年正值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正式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的元年。回首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看得见中国大地上所经历的无数个激荡人心的时代镜像,听得见旌旗猎猎、车轮滚滚、钢花四溅、春潮涌动的历史回声。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在觉醒中进入了革命的年代,在贫困中开始了对民生富裕和国家繁荣的漫长追求。

在历经各种成功、磨难和艰辛后,历史的脚步迈进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钟声开始敲响,创造了一段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用4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大部分现代化国家用一个多世纪才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实现了一个大国长达几十年不间断的经济繁荣。伴随发展的奇迹,中国还有太多的城市书写了十分精彩的篇章,堪称城市中的传奇。在众多的城市传奇中,苏州的故事无疑最为惊艳。

如果不算深圳、珠海这些从无到有的城市,过去40多年来,在中国的版图上,苏州应该是“长”得最大最高的一座城市。

可以在想象中打开各个历史年代的苏州地图,浮现的是一幅幅连接起时代变迁的生动画面。完整记录苏州古城街巷水路的宋代《平江图》,将800年前的古城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中看出上袭春秋阖闾城、下延今日苏州的格局,城址一直未变。(1) 有学者考证,宋时的平江城,周长约32里,南北长约9里,面积约15.75平方公里。(2) 此后,苏州的城市格局一直未有大的变动。直到1980年的苏州市区地图,上面显示苏州城的格局形态也基本未变,人们还是主要集中在原先古城的范围内,方圆也就十几平方公里。今日苏州火车站一带,尚属城外近郊。那时的苏州,是袖珍级的苏州,至少比省城小了一大圈。

也就是从40年前开始,苏州上演了世界城市史上最为快速成长的一幕。用专业的视角看城市的变迁和成长,可用“建成区面积”这个指标对城市加以衡量和比较。到了2010年,专业工作者用遥感的方法,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计算,对苏州主建成区(即中心城区范围)的面积进行了测算,苏州已长成一个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3公里的大都市,扣除水面,建成区面积达618平方公里。(3) 近10年来,苏州城市进一步在长大。为防止城市开发边界无限扩张,2015年,苏州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将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由原来的893平方公里压缩到643平方公里。有学者经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从上海到沿沪宁线的苏南城市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是长得最大的一座城市。(4) 苏州城市的“长”高,可以站在金鸡湖畔看得一览无遗,那里有江苏最高、全国第六高的楼宇,与周边楼群组成的很炫的城市天际线,完全是一幅国际化城市的风貌。

过去40多年,苏州不仅有城市“长”得最大最高一面,还有广大农村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一面。中国农村工业化最早出现在苏南,出现在苏州,大量的农民变成了务工者,农村的生活光景得到迅速改善。苏州人最值得骄傲的一个成绩是:这里是全国城乡收入比最低的地区之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89∶1。

在中国的城市体系中,苏州是地级市,是全国300多个地级市中的一个,行政级别高于苏州的城市有几十个。2020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包含直辖市和全部副省级城市)中排列第六,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世界各经济体GDP数据,如果把苏州作为单独的经济体,拿到世界上去比,GDP可以排在全球40位左右,高于巴基斯坦和芬兰。苏州人经常在一些材料中骄傲地写道:苏州以占全国0.09%的土地、0.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0%的地区生产总值、1.25%的财政收入、6.9%的进出口总额。2020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3位。进出口总额3223.5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4位,其中出口1868.7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3位。

苏州的传奇不仅仅在于城市的大和高、GDP总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还在于这座古老城市始终勃勃生机,一系列经济数据背后饱含丰富且独具韵味的城市内涵。苏州是唯一同时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和“李光耀世界城市奖”的城市,连续四年获评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中国大陆最宜居城市。苏州有许多副省级城市都没有的交响乐团,有专业的民族管弦乐团,苏州芭蕾舞团是全国第七个、江苏省唯一的专业芭蕾舞团。还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是全国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地铁)的地级市,目前运营里程达166公里,超过许多副省级城市。一个地级市,有如此多高规格的艺术团体,有如此发达的城市交通,“城市能级”这个中国市长们心中牵挂的特别概念,在苏州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改革开放之初的一座江南小城,原先停留在文人墨客消遣情怀中的“小苏州”,终于有了格局之变,蝶变成一座熔古铸今的现代大城市,一个颇有国际范的魅力之都。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巨变?是什么精神让这座城市创造了人间烟火的奇迹?

过去几十年,有无数的文字记载苏州发展的轨迹,总结苏州成就的经验。处在新时代的当下,书写苏州需要有新的线索,需要采用新的视角。

40多年的中国当代发展史,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可以梳理追寻,就是小康社会建设,苏州与之有极为密切的关联。1979年底,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1983年2月,邓小平来到苏州考察,最早在这里印证“小康构想”。苏州之行丰富了他的小康思想,建设小康社会最终成为全党和全国的既定目标。苏州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有紧密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勾画现代化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些经验”的殷切期望,激励包括苏州在内的全体江苏人民创造性地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用新的笔法书写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系统总结这方面的成绩、做法和经验,无异于是苏州的一部新编年史,应该既是一部理论探索之作,又是一部专门的城市发展史。与此同时,以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时代背景,在理论上探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重点问题,有助于衔接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进程,为苏州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方向迈进做好理论诠释。

这本书已经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等各个方面对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阐述,对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作了探寻,作为一篇几千字的前言,不可能挖掘得更多,此处想着重强调几点,力求起到一点导读的作用。

锐意改革,敢为天下先,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是苏州格局之变,迅速由一座江南小城锐变成繁华大都市并走在江苏乃至全国前列的根本动力。苏州是苏南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时间,大量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乡间田头,让无数农民和农户尽早感受到非农经济活动带来的生活改善,在全国最早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的阶段。没有人提供经验,也没有文件规定最初的工业化该怎么搞。一切真知来自于实践,快人一步就在于勇于和善于首创干事。没人做过的事,苏州人想得到,而且先干了出来。于是,这片大地上有了自费建开发区的故事,有了全国第一个设在县级市的保税区,有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工业园区,出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凭借这“三大法宝”,苏州在改革求发展方面上演了更多“第一”和“唯一”的故事。改革无止境,率先发展无尽头。新时代下,苏州正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始终把发展牢牢地确立在第一要务。

从全国的视野来看,苏州的对外开放更具有标志性和显示度。身处经济发达省份的江苏,苏州一年的进出口总额能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出口额能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列第三。苏州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400亿美元,按全市1070万常住人口算,相当于每人引进了约1.4万美元。有一个观察性指标很能反映苏州的开放程度,即星巴克门店数。据最新资料显示,苏州共有星巴克店224家,为江苏第一,多于广州,居全国城市前列。这多少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开放风尚,以及这里的市民接受国际消费文化的程度。(www.daowen.com)

有人说,苏州之所以开放型经济发达,主要是临近上海,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诚然,与上海接壤是苏州的一大优势,多年来苏州也很好地发挥了这一优势,并将之用于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但是,苏州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则更多得缘于苏州人主动增强开放意识,尊重国际商业规则,加快制度和规则的开放。进入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能深深感受到这里的管理工作者开放、干练、不尚空谈和尊重国际商事习惯的作风,办起事情来十分高效。在这里,商务文化也深深浸润着国际风、开放潮,接待你的高管或办事员,若不主动问起,你可能以为他或她来自新加坡,或是一个国际雇员,实际上却是一位苏州本地人,当然很可能在新加坡接受过培训。我曾经专门去苏州交响乐团做过调研,那里真的是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乐手。我也曾和昆山一位很有名的企业家作过交流,他把不起眼的童车卖到了一辆1000欧元以上。我注意到,在和我半小时的谈话中,这位比我还年长好几岁的企业家很自然地蹦出了至少10个英文单词。我相信,这位企业家完全没有必要在我面前刻意讲英文,而是一种自然的“意识流”反应。在他带领下,企业很早就“走出去”,在德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多少年来,这家企业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雄居第一。人们常说,开放倒逼改革,在苏州,这一点最为真切,因为只有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开放,才会更加不满足固有的东西。

苏州人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醉心于自己的优势,还在于敢于超越自己所长,直面发展短板所在,旗帜鲜明地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一度时期,外界对苏州的发展模式有不同评价,甚至有“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说法。苏州人不为所动,也不争论,继续埋头苦干,苏州的一些干部私底下会用“好肉长在骨头边”这句话来为自己鼓劲。每一发展阶段,苏州都用漂亮的成绩单回应了社会的疑惑。与此同时,苏州没有回避发展中创新动力源不足的矛盾,坚持用最大的力度抓创新,在“量转质”的深刻变迁中继续走在了前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苏州不是省会城市,没有多少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于是就把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引到苏州来。一大批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逐渐落户苏州,增强了苏州的创新动力源。苏州抓创新的更为可贵之处,是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基本形成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四个90%在企业”的局面。在创新的引领下,苏州的产业结构早已今非昔比,新型显示、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机器人等10个千亿级的优势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苏州的发展活力主要来自民间,市场自发涌动的力量在苏州从没有停息过。苏州以外的人不一定知道,民营经济在苏州早已成为半壁江山。现在,苏州的民营企业贡献了5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江苏共有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中有3家在苏州,全部是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苏州有26家企业入围“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8家企业入围“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双双位居全省第一,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第一。苏州的民营经济已经撑起大梁,这也是为什么几次经历外部环境风云突变,苏州经济始终能保持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要提及的一点,却是最重要的一点。苏州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是苏州在发展上始终走在前列的最大保障。2020年,在这抗击疫情的特殊年份,苏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分别增长3.4%和6.9%,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苏州是地级市,基本做到市民出行、教育医疗、购物、文化娱乐可以享受与特大城市一样优良的公共服务。苏州已有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在运营,第5条即将开通;苏州有一流的博物馆、音乐厅、购物中心,宜居成了苏州的代名词。苏州秉持“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到苏州创业、就业、定居,成了许多知识白领的理想选择。

盛名之下也有压力。从中央到地方,对苏州都有很大期望;随着发展基数的不断增大,这座城市每向前迈进一步,付出的努力也会更大点。苏州也在不断自加压力,继续当好排头兵,走在时代前列,高质量发展做好示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好样板。苏州未来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唯有继续靠改革开放的精神,继续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形成更多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成果,才能再创苏州的辉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向世界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一千多年前,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上对这座城市的大好风光发出赞叹,留下经典篇章。今日苏州,承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上描绘出新的锦绣。

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1896年,依照中日《马关条约》,苏州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海关于今葑门外觅渡桥堍。一百多年前,苏州开埠并没有为这座城市创造发展的机遇,只是在小桥流水旁有了些“洋烟”“洋油”“洋布”的摆设,城市依旧是一座纯消费性城市,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那是时代的命运使然,那是历史的格局造就。如今苏州,则是以一座熔古铸今、创新引领和高度国际化的现代都市屹立于东方,不断散发出特有的城市魅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回看一百年来的国运之变,体会中国所经历的独特发展道路,有助于读懂读深苏州这座城市。

(作者是本书主编、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江苏社科名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1) 俞绳方:《宋<平江图>与古代苏州城市的规划与布局》,《中华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第84—93页。

(2) 杜瑜:《从宋<平江图>看平江府城的规模和布局》,《自然科学史研究》,第8卷,1989年第1期,第90—96页。

(3) 王跃、程丹:《苏州建成区范围界定与形态分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2011年第3期,第70—74页。

(4) 蒋宇超等:《近六百年来城市建成区扩展过程与特征分析——以苏沪地区为例》,《城市规划》,第43卷,2019年第12期,第55—68页。根据这篇研究文献,无锡是600年来城市建成区扩张最大的一座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