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阶级意识?

如何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阶级意识?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8]所谓“意识形态斗争”,实际上就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在精神观念上对抗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使工人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确立自身历史主体地位。当然,通过意识形态斗争,确立阶级意识,摆脱精神贫困的历史进程是十分复杂的,对于工人阶级而言,从精神贫困到精神富裕,经历了多个逻辑环节。“酗酒”实际上是工人对现实中沉重劳动负担与物质贫困的逃避,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精神拒斥。

如何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阶级意识?

摆脱精神贫困,实现精神富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被视为实现共同富裕关键一步。精神贫困,是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信奉与践行,那么,精神富裕,也就是工人阶级认清了本阶级的时代本质与历史使命,在思想观念中走向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反面。在《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中,列宁十分强调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意义:“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38]所谓“意识形态斗争”,实际上就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在精神观念上对抗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使工人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确立自身历史主体地位。

当然,通过意识形态斗争,确立阶级意识,摆脱精神贫困的历史进程是十分复杂的,对于工人阶级而言,从精神贫困到精神富裕,经历了多个逻辑环节。正如前文说明的那样,恩格斯已经发现,19 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工人,普遍存在酗酒的问题。“酗酒”实际上是工人对现实中沉重劳动负担与物质贫困的逃避,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精神拒斥。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酗酒”也体现了一种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整个社会文化观念的反思和反抗。但是,“酗酒”并不能表明工人阶级在观念和实践上已经把自己和资产阶级对立了起来,毕竟“酗酒”之后,工人还要回到各自的工作中,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统治下,为资产阶级贡献自己的剩余价值。另外,“酗酒”也极大地损害了工人阶级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工人阶级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它是一种低层次的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至于工人个人的犯罪行为,虽然能够表明个别工人开始否定现代社会的道德法律,但是这种否定是无差别的,并不特定地针对整个资产阶级,现代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甚至同一阶级的劳动者自身,都有可能成为个别工人犯罪的对象。同时,个别工人的犯罪行为也表明,这种实践行为是无组织的,不是阶级的普遍行为,而是个体的偶然行为。要知道,精神贫困或精神富裕本身是对整个工人阶级精神现象的描述,与资产阶级对抗,也要以阶级整体而非个人为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步形成了阶级意识,摆脱了精神贫困。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为了提高工资、改善自身待遇,有意识地捣毁机器,阻碍生产力进步,保护自己的工作机会。这一事件的本质,是围绕工资待遇问题,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从这一类斗争活动的目的和性质来说,工人阶级最终还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为,无论是提高工资、改善待遇,还是使自身免于失业,都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在思想观念中,工人阶级并没有把自身和资产阶级彻底对立起来,还是愿意通过为资本家工作的方式,改变自身的不幸处境,这仍旧是精神贫困的表现。但是,与“酗酒”或“犯罪”不同,以卢德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已经表明,在思想观念中,工人阶级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组织团结起来,组成同盟,才能与整个资产阶级相对抗,才能切实地满足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诉求。在一系列斗争活动中,工人阶级终于逐渐意识到,如果不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不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作为斗争活动的目的,自身的命运就不会被改变。此时,工人阶级才真正具备了阶级意识,摆脱了精神贫困,走向了精神富裕。(www.daowen.com)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9]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在意识形态的不断碰撞、对抗与斗争中,工人阶级必将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