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扶贫干部助力贫困户脱贫:范支书的故事

扶贫干部助力贫困户脱贫:范支书的故事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鲁甲村开展工作伊始,我就被九岘乡帮扶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震惊了。被定为贫困户的那一年,范支书和嫂子他们拿定主意要尽快摘掉贫困户的帽子,种了7亩苹果。如今,范支书家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他不仅早已经脱了贫,还带领村里好多贫困户种植苹果、养殖蛋鹅了。

扶贫干部助力贫困户脱贫:范支书的故事

在鲁甲村开展工作伊始,我就被九岘乡帮扶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震惊了。2018年8月,刚到鲁甲村开展工作时,恰逢针对贫困户的“一户一策”完善工作进入高峰期,每天看到忙碌的帮扶干部进村入户,驻村工作队员废寝忘食地工作,很让我诧异。为了契合百姓们一天两顿饭的生活习惯,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也主动把吃饭习惯改成一天两顿饭,而且常常是第二顿饭吃到口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这对于在家时基本保持一天四顿饭生活习惯的我是个不小的考验,但是对于他们却习以为常了。这种状况在没有高度的工作热情的情况下是很难持久的,而且也是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九岘乡政府乡长罗霄则长期在口袋里放一些糖块或者枣之类的东西,以防因为饥饿导致低血糖状况的出现。

这些现象对从企业出来的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当我知道他们每个月工资一般都在4000元左右的时候,更加为他们的工作热情所感动。从鲁甲村到乡政府距离约10公里,到县城约45公里,每天开车往返乡政府至少一趟,这对于每天才100多元工资的乡镇干部来说也是一笔不可忽略的开支了。除了金钱上的付出外,时间上的付出也是难以想象的。这些乡镇帮扶干部甚至能出现长期一直在工作的情况,在农忙关键期抑或脱贫攻坚工作紧张期甚至会出现三周甚至一个月不回家的情况,因为工作长期得不到休息、长期有家不能回,无疑对家庭关系也是一种考验。2020年底,罗霄乡长的妻子因病需要在西安住院做手术,由于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人看管,用他的话说他不得不请假几天陪老婆在西安住院,而这几天的陪护假竟成了近年来他陪老婆待得最长的一个假期。听到这件事后,我竟不自觉地对“乡镇干部”这个名词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有一次在陪九岘乡扶贫工作站的一位干部入户走访的途中跟他聊天,他30多岁的年纪与我相仿,老婆在县城全职带孩子,由于生活需要刚刚在县城贷款买了房子,这段时间正在忙着装修。由于自己忙于脱贫攻坚工作无暇顾及家里的装修,都是老婆带着娃忙前忙后地张罗,而且装修款都是短期商业贷款。本来不高的薪水,再加上养娃、养车等一家生活开销,导致稍微改善一点生活状况都会显得捉襟见肘。他在路上腼腆地跟我说贷款马上到期了,我说那得还了吧,他说:“那肯定得还啊,到时候再想办法呗,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事。”很自然很平常的交谈,却怎么也无法让人轻松起来。一个国家干部也是一家的顶梁柱,他的这点儿工资甚至无法与一个泥瓦匠相比。像他这样的情况,九岘乡的帮扶干部里还有很多,估计当地干部里像他一样的也有不少。(www.daowen.com)

鲁甲村贫困户范存良,2013年认定为贫困户时家里有三个学生,两个老人都有慢性病,2018年我到村里时大女儿已经上大学,剩下一个儿子和女儿还在读高中,而且由于在村里家教较好,颇有威望,2016年底的时候被选为村支书。有一次入户到他们家,他家嫂子陈红梅半带哭腔地指着自家的厨房房顶跟我说:“都说村支书是个官,当了官家里条件能有很好的改善,但是你看看我们家这光景,你哪还见过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情况?别说村支书家了,全村任何一家谁还有这样的光景?每次政府一有救济补贴,他都跑得比兔子还快呢,生怕国家救济了他!”我被当时的场景整懵了,没想到村支书家里光景这么一般,我甚至都在想:村支书家里这个水平,怎么带领大家致富呢?

慢慢地跟范支书和他家嫂子熟悉了后才知道,他们两口子这些年一直自力更生,努力着脱贫,陈红梅嫂子也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被定为贫困户的那一年,范支书和嫂子他们拿定主意要尽快摘掉贫困户的帽子,种了7亩苹果。2017年果园开始挂果后,每年仅果园都能有4万余元的收入,而且现在他又通过流转土地将自己的果园面积扩大到了50亩。2018年,我到村开展工作后,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每户都有废弃窑洞,对于人均塬地面积不超过0.8亩的鲁甲村百姓来说,这确实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我当时跟范支书说,自己想自掏腰包搞窑洞养殖试验,在几乎所有人都劝阻的情况下,没想到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于是我通过查资料、咨询专家,发现反季节蛋鹅在鲁甲村可以养殖,他听到我坚定的语气后决定拿出1.5万元和我一起搞试验。于是,我出资4.5万元,范支书出资1.5万元的窑洞蛋鹅养殖试验开始了。经过1年的探索试验,效果出奇的好,共实现净利润3万元。这不仅为鲁甲村探索了一个新产业,还为鲁甲村培养了致富带头人,目前鲁甲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养鹅村了,好几户农户也都自发地开始养起了蛋鹅。如今,范支书家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他不仅早已经脱了贫,还带领村里好多贫困户种植苹果、养殖蛋鹅了。像范存良这样通过产业致富脱贫,不给国家添负担的事例身边还有不少。虽然早已迈入了新时代,但是鲁甲村人、宁县人都还保留着西北人那种憨厚、本分的本质,也保留着老区人民那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脱贫攻坚战最吃劲的紧要关头,我身边的这些帮扶干部们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贫困户们自力更生、致富奔小康的坚定信念,极大地鼓舞着我们帮扶单位和挂职干部,他们也给了我们持续投身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