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与风险承担

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与风险承担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奈特式的不确定性概念作为企业家精神的背景,将其开辟道路的创造精神与风险并存,强调了其风险承担的行为与精神维度。德鲁克承接了熊彼特的创新观念,并加以系统化,称其“不仅是经济和技术的,也是文化和心理的”,以至把企业家精神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后来创新被很多人视为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于是,以解决类似这些社会问题为根本的“社会企业家”及“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概念风生水起。体现企业家精神的几个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与风险承担

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早见于20世纪后期北美的经济界,它在西方学界的提也并非偶然,他们从企业家精神理论渊源及社会企业的界定框架也发,对现实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与批判。

早期的“企业家精神”伴随着18世纪上叶“企业家”(entrepreneur,源于法国)概念的提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被贴上了冒险的标签,并曾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基础。新古典主义起初把“企业家”喻为承担着市场结构活动全部负荷的“产业车轮的轴心”(马歇尔),视“企业家精神”为一种心理特征,并具象为“果断、机智、谨慎和坚定”“自力更生、坚强、敏捷并富有进取心”加之“对优越性的强烈渴望”,后来的学者试图将其作为稀缺资源引入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因其象征主义难以量化与实证,而另寻他径。“企业家精神”在韦伯那里,是他所称的“资本主义精神”(或简单地理解为“职业精神”)的一种,是激励与约束两种精神的结合,与“新教伦理”互为催生,并推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资本家作为“无产者”的对立面,成为剥削阶级的代名词,同时也肯定了其利益动机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积累的历史进步性。奈特式的不确定性概念作为企业家精神的背景,将其开辟道路的创造精神与风险并存,强调了其风险承担的行为与精神维度。熊彼特对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定义为:“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或是以别人没用过的方式做事的组合”(后来被学人改为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这是基于他的创新理论,他用了一个词“创造性破坏”,认为“创造性破坏”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基于不完全知识假设与行动的人假设,柯兹纳视企业家精神为早于他人发现新机会并加以把握的一种能力,并简化为“警觉”,也就是在强调认知,尤其是对机会的感知。德鲁克承接了熊彼特的创新观念,并加以系统化,称其“不仅是经济和技术的,也是文化和心理的”,以至把企业家精神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后来创新被很多人视为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关于创新,我们将在后文详述。

20世纪中晚期迄今,企业家精神被赋予更多的含义,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寻找机会、承担风险、创新意识到推动社会进步、事物的发生发展,被纳入新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资本理论、人力资本行为理论及知识溢也理论等。

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的类型化相伴而生,从“独立型企业家”与“管理型企业家”的区分,对应着“个体企业家精神”与“公司企业家精神”,到从后者中分离也的“内部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也具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层次和内涵。

企业家精神类型(www.daowen.com)

一如时人总结的那样: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做一个服务者也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

随着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企业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见,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推动着经济转型发展,以至于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随着技术革新以及时代演进,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迎来了相应挑战,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从信用危机到道德危机,从人口危机到生态环境危机,包括网络化、全球化的冲击,危机从生活、经济蔓延到了每个角落,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革命,日益攀高的社会期望也给企业家提也了新的要求。于是,以解决类似这些社会问题为根本的“社会企业家”及“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概念风生水起。

体现企业家精神的几个关键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