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的航空业的发展历程

民国时期的航空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8年,国民政府建立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中国自办的航空工程教育起步较晚。[2]从1910年到1949年,近40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些微薄基础已荡然无存。

民国时期的航空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北洋政府筹建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

1918年,国民政府建立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以后又建立了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广州飞机修理厂。此后,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其中,1934年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是中美合办,1935年的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是中国与意大利合办,制造意式飞机,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是1942年建立的。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中国自办的航空工程教育起步较晚。早期主要是派员赴外国留学。中国最早训练大学程度航空工程人才的学校是海军飞潜学校。1935年,南京中央大学创设航空工程系,起初只设航空机械特别班,招收各大学工科毕业生,学习航空课程一年半,实习2月后毕业。1936年底,北平清华大学成立航空研究所。1939年,研究所迁到昆明。清华大学研究所在昆明设计和建造五尺小风洞,进行空气动力学、高空气象、结构和材料、直升机滑翔机设计制造等项研究。1941年扩大并改名为航空研究院,分器材和理工2个系并附设飞机试造场和机工场。[2](www.daowen.com)

从1910年到1949年,近40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再加上抗战中日军的轰炸,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败时的破坏以及战乱中机厂的多次搬迁,设备损失殆尽,工厂残破瓦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些微薄基础已荡然无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