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北铺村的寨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河北铺村的寨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铺村位于洺河北岸,是一自然高地。所以,其村名也以“寨”字命名。急递铺的名字一般以所临村庄名字命名,因此河北铺村的急递铺那时被命名为高家寨铺。关于“河北铺”这一村名较详细的文字记载有两处。由此也可知,“河北铺”这一村名最晚可追溯到明朝万历五年。表1-1河北铺村村名沿革资料来源:赵海京主编:《河北铺村志》,北京图书出版社2014年版。

河北铺村的寨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河北铺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原名高家寨。“高”并非姓氏,而指地形。河北铺村位于洺河北岸,是一自然高地。据《永年县志·兵事录》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窦建德故将刘黑闼战于洺水上。建中二年(781年),魏博节度使田悦叛唐,举兵寇邢、洺,将兵数万围临洺。特别是宋靖康之后,宋将宗泽镇守邢、洺、磁与金对垒多年。这些战争都与临洺关镇有关,而位于临洺关北三里的河北铺村则经常建立营寨等军事设施,驻扎军队。所以,其村名也以“寨”字命名。

金代,战争骤起,出于军事需要,金章宗下令在驿路设急递铺。《金史·章宗四》记载:“六月乙卯,初置急递铺,腰铃传递,日行三百里,非军期、河防不许起马。”在河北铺村刚好设有一急递铺。急递铺的名字一般以所临村庄名字命名,因此河北铺村的急递铺那时被命名为高家寨铺。因为方言谐音的原因,有人把“高家寨铺”听成“高家台铺”。

元末明初各地农民的反元起义,尤其是靖难之役,使得中原一带的村庄十室九空、几无人烟,驿路上的急递铺也都遭到破坏。明迁都北京后,在金、元急递铺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和修复。鉴于驿路沿线有些村庄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在急递铺铺名的使用上,原临村庄还有人的仍用旧名,没有人或是人很少的就另取新的名字。当时高家寨村只剩下崔、晋、孟、侯四户人家,已不成一个村庄,所以急递铺就以其地理位置处洺河以北而改名为河北铺。乾隆朝和光绪朝《永年县志》的递铺章节都有“河北铺,即高家寨铺”的记载。

明初实施大迁民,河北铺急递铺旁增加了新的住户。随着人口的繁衍,河北铺急递铺旁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那时人们习惯性地用“铺上”来称呼自己住的地方。但是,“铺上”这个词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住的位置,于是,人们就用“河北铺”来称呼自己的住处。后来,“河北铺”也就成了村名。关于“河北铺”这一村名较详细的文字记载有两处。一是在赵氏祠堂主殿墙表垒砌的一块刻石之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至万历五年,五世祖讳嵩,又自东滩头迁居河北铺村。”二是光绪《永年县志》上有记载说,“崇祯五年,知府刘养粹、同知崔爵畴、通判罗天象、推官袭铭同立碑于河北铺大道侧,碑署:孔门德行冉子伯牛神道”。由此也可知,“河北铺”这一村名最晚可追溯到明朝万历五年。河北铺村村名沿革如表1-1所示。(www.daowen.com)

表1-1 河北铺村村名沿革

  资料来源:赵海京主编:《河北铺村志》,北京图书出版社201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