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业缘与业缘关系的意义及作用

业缘与业缘关系的意义及作用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时期,河北铺村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是也从事其他行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一起构成了河北铺村的业缘社会。为此,本节将从牲口市场与头经纪、煤的买卖两个方面去考察1945年以前河北铺村的业缘及业缘关系。牲口的价格都是随行就市,并不统一固定。但是,如果这人与头经纪的关系一般,那么这头经纪就让那人自己挑,他只负责讲价钱。他们跟政府部门是相互联系着的。

业缘与业缘关系的意义及作用

传统时期,河北铺村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是也从事其他行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一起构成了河北铺村的业缘社会。为此,本节将从牲口市场与头经纪、煤的买卖两个方面去考察1945年以前河北铺村的业缘及业缘关系。

一、 牲口买卖与头经纪

(一) 牲口买卖

旧时,买牲口不分时间,一年四季的庙会上都有牲口卖,哪个村有就去哪个村看。“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春天买牲口的多,买回来就可以干活。村民们买牲口有三种途径:

1. 庙会的牲口市。大多数村民一般都在庙会的牲口市上买,因为都知道那个地方卖牲口的多。

2. 由头经纪介绍去农户家里买。村民们先跟头经纪说自己要买牲口,让其帮忙物色。当头经纪知道哪有不错的牲口的时就会跟他说让他去买。

3. 请朋友帮忙联系。村民们跟自己懂牲口的朋友说要买牲口,让其帮忙联系。等有好牲口了,朋友就让他去买。

总的来说,村民们还是在庙会的牲口市买得多。牛、猪、羊、马、驴都可以在这里买到。牲口的价格都是随行就市,并不统一固定。牲口的价格不仅要看当时的行情,还要看牲口本身品质的好坏。品种好、长得好的牲口价格一般都比较高,有毛病的牲口一般都会比较便宜。旧时,买牲口都是开了发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牲口牵回去后发现有毛病,或是发现买贵了,都不能再说什么。买牲口的时候卖方跟买方不认识也可以赊账,但是得有保人。保人一般找头经纪,但前提是头经纪认识这个人,并且知道这个人是怎样的。如果卖的牲口有毛病,那就绝对不能赊账,宁可便宜一点也要一次性付现,怕万一别人买回去之后发现牲口有毛病,既不给你钱,也不把牲口还给你。

过去买驴有一句顺口溜,说“远看一个驴,近看四个蹄,牵住晃晃眼,再看牙板齐不齐”,意思就是买驴的时候要看驴的腿好不好,眼睛瞎不瞎,牙齿齐不齐。而牛则要看其“蝇头”(方言,音近词)。牛的蝇头要高,要有个大疙瘩,这样就好扣件,好用力拉东西。

(二) 头经纪

头经纪一般都是说话算数、说一不二、比较有威信、大家都信得过的人。但是,头经纪也有好和不好之分,有的就不靠谱。头经纪家里有地,但是他不种,由家里其他人种。他就各种赶会,走东串西地看牛。头经纪当介绍人成功卖出一头牲口后,买卖双方都要给他介绍费。所以,头经纪都比较挣钱,家里经济条件都比较好。

1. 头经纪之间

头经纪间有竞争,谁介绍的买卖多,谁就挣钱多,所以有的时候他们会相互拆台。比如说,如果有人买了头牲口,但不是他介绍的,那么等那人的头经纪一走,他就会上前去跟那人说他买的牲口不行,有毛病。

2. 头经纪与买方

一个头市一般最多三四个经纪,有的还只有两个。河北铺村没有头经纪,但是有人懂牲口,所以也可以叫着一起去挑牲口。“旧时,会上也有卖灌掌的、卖包子的、卖羊汤的。陪自己去看牛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可以请他吃饭,管他饭。”村中老人说。但是,看了之后还是得叫头经纪来讲价。头经纪一般就在庙会上,不用特意去找。他们手上一般都搭着个鞭子,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头经纪。以前,临洺关镇有个头经纪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找到他,天热的时候,大家都戴草帽,他就戴毛巾。天冷的时候,大家都戴毛巾,他就戴个草帽。如果是自己挑牲口,那么在挑好后直接把头经纪叫过来讲价就好了。过去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头经纪,一个是段庄的 “老歇子”,一个是临洺关北街的李经州。河北铺村村民买牲口一般都找他们。“我爷爷买牲口时候就找他们。他们帮忙找,领着你转,找好了就让你买。如果没带钱,也说让你带走,说没事。就是这么痛快。”村中老人回忆道。

头经纪懂牲口,他们一看就知道这牲口是好还是差。对于有毛病的牲口,头经纪在帮人看的时候,如果这个人跟他的关系不错,那他就不会让他买。但是,如果这人与头经纪的关系一般,那么这头经纪就让那人自己挑,他只负责讲价钱。买回去后如果发现牲口有毛病,那么头经纪就会说是买主自己挑的。

3. 头经纪与官府

头经纪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他们跟政府部门是相互联系着的。头经纪帮忙管着头市,让每个买了牲口的人都去政府部门那开票,交钱。“头经纪的工钱就从那个里面扣,交了多少个,就给多少钱。交的税就包括了要给头经纪的工钱。买卖成交了才开票,交钱。”村中老人回忆。

二、 煤的买卖

(一) 买煤的途径(www.daowen.com)

旧时,河北铺村的村民们烧的煤一般都是沙河张村的象鼻子煤窑和金子煤矿的。村民们如果要用煤,主要有以下几种采购方式:

1. 自己推车去张村买

村中一老人回忆说,他小时候就用轱辘车去张村买过煤。都是晚上12点去,走40多里路。走到那的时候天都还没亮。到那让人开好条后就开始排队,然后进去装煤。煤是按斤卖的,去煤窑买会便宜一些。“有时自己去,有时就几家一起去。一去好几个车。我去推过,推200斤,2布袋煤,我推得回来。”村中老人说道。因为煤比较缺,且比较贵,所以村民们都不敢多烧,一个冬天就烧500—700公斤。家里有煤的村民可以烧煤取暖做饭,没煤的就烧玉米秆、棉花秆、麦秸取暖做饭。村中老人回忆说,以前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生着火,屋里的水都能结冰。炕里的火也小,根本就不能起到取暖的作用。因为玉米秆之类的燃烧的时候烟大,不方便在屋里用,而煤不会,所以村民们一般都是冬天用煤。

2. 在村中煤厂买

旧时,河北铺村有一家煤厂,煤厂的老板是本村人。村里人也会去那买煤。但是,煤厂的价钱比较高,因为那的煤也是从张村运过来的,它将运费算在了煤的价格里头。无论冬天还是夏天,煤厂那常年都有煤。村里有些人家里也常年都要用煤,如打铁的。外村的人也会来河北铺村买煤,但是不多。煤厂的煤无论谁去买都是同样的价格,即便是经常去那买煤的也一样。就算是用煤量大的打铁铺之类的也没有什么优惠。

3. 在本村煤贩处买

以前,河北铺村村民也有去张村贩煤卖的。他们把煤拉回来后就卸在村东一块空地上,然后用土围个围墙。村里要买煤的人就可以去那买,用筐装着称。但是,因为河北铺村人要空车去张村拉煤,不如那边的人直接送过来卖得便宜,所以河北铺村去张村贩煤卖的人不多。而且,那边的煤贩子跟煤窑里的人都熟悉,他们不用排队就可以进去装煤。

4. 在外村煤贩处买

外村的贩煤都是用驴拉着煤到村里来卖。他们通常一个人撵着六七头驴来。而且,他们通常不是一个人来,而是好几个人一起来,一来就是好几千斤煤。他们来了之后就把煤卸在空地上,然后找村中的煤经纪帮忙卖煤。如果村民经常在一个煤贩子那买煤,成老顾客了,那么价格会便宜些。

不同煤窑出来的煤质量不一样:有的煤烧着臭,有的不臭;有的会蹦,有的则不会。所以,村民们买煤的时候一般都会货比三家。所谓“卖瓜不说瓜苦,卖杏不说杏酸”,有些煤贩会骗人说他的煤不臭也不蹦,从此以后,这煤贩就再也不会来了。他今天去一个村,明天去另一个村。

(二) 煤贩子

煤贩子一般都是青壮年,他们有体力。有时,他们也带着家里的小孩一起去,让小孩跟着撵牲口。因为煤贩子经常要走几十里路,所以岁数大了的人干不了。煤贩子家里也种地。沙河张村大多数地是旱地,天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就不能长苗,所以他们在家没事的时候就贩煤卖。他们那贩煤卖的人多。煤贩子并不需要很多的本钱,但是要有五六头用来拉煤的驴子。有些煤贩子卖煤是被当家人叫去的。自己一个人不敢去的就让跟着别人如叔叔伯伯一块去。因为家里的开支都归当家的管,所以煤贩子卖煤回来后要连本带利将钱交给当家的,不能放自己腰包,再去贩煤卖的时候再向当家的要。有时候当家人自己也出去贩煤卖,尤其是那些家里就靠当家人一个人挣钱养家的家庭。他们会利用好自己的空闲时间挣可以挣的钱。

煤贩子贩煤没有领头的,都是自己随意干。在家没活干,想出来挣点钱的就可以去贩煤卖。贩煤卖一般都亏不了,不管怎样都有本钱留着。无论对方再怎么讨价还价都会留着本。“卖煤的卖100,你给90,准不卖给你。到时你急着用,非120不卖。这煤不管怎么卖都会保个本,绝对不会赔本卖。”村中老人说道。如果煤没卖完,煤贩子可以将煤存放在煤经纪家。今天卖不了明天再来,明天再卖不了后天再来。煤贩子和煤经纪合作时间长了就联系在了一起。旧时,贩煤卖没人管,这不是大买卖,挣钱也不是很多。这活又累又脏,煤贩子贩煤卖就是为了过生活,为了挣点给家里买粮食,所以他们都不用缴什么税。以前在煤贩子那买煤可以赊账,没钱的时候就跟煤经纪说,改天有钱的时候再给。

如果煤贩子在路上遇见了五日混鬼、不干正事的人向他们要钱,为了保住生命,就会给他们一些。有经验的煤贩子不会把钱放到一个地方,他们会在各个兜里都放一点钱,有的还把钱放在鞋里。万一被劫,就让他们自己搜,搜到多少就给他们多少。“有时给得少他们还打你,说你这个穷光蛋。给他们5块也算,10块也算。有多少拿多少。劫人的一般劫那些穿着比较好的,没钱的比较少劫。”村中老人说。

(三) 煤贩子与煤店

虽然说煤厂一年四季都有煤卖,村民们什么时候去那买煤都可以,但是由于它价格高,所以村民们一般都不愿意去那买。煤贩子虽然不一定什么时候来村里,可能有时还会让人等上好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他们价格便宜,所以村民们还是愿意去买煤贩子的煤。村民们只有在家里没煤,煤贩子也没来,家里又急着用煤的时候才去煤厂买煤。这就使得煤厂的生意一直处于一种“等客”的状态。为此,煤厂不让煤贩子来村里卖煤,但是这招到了村民们的反对。最后,煤厂老板也只能依了村民。

(四) 煤经纪

煤经纪一般都是村中50来岁,体力不行干不了农活,在家没事干的人。壮年人是不会去干这活的。他们不是村里有钱有势的人,就是想干这个活又家里有秤的人。这人见卖煤的来了,就拿着秤过去。干得多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大家就都知道他是煤经纪了。煤经纪帮忙把煤都卖完后,地上残留的煤就归煤经纪,这算作他的报酬。村里人都知道某人是煤经纪后,要煤的时候就会去找他,跟他说自家要多少煤,提前预订。那些提前在煤经纪那预订了的,等卖煤的来了,煤经纪就会先把煤称给他。但是,如果村民们预订了2000斤煤,煤贩子只拉了1000斤煤过来,那么跟自己关系好的人即使预订得晚,煤经纪也还是会把煤先给跟自己关系好的人。所以,到底先把煤给谁都由煤经纪说了算。“不过,这个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今天没有就明天买。家里没煤烧可以去借煤烧,先借人家的,等自己的来了再还给人家。”村中老人说道。

外村的煤贩第一次来村里卖煤的时候都是自己卖。等跟村里人熟了后,就可以在村里找个人当煤经纪,让煤经纪帮忙卖煤。不同的煤贩不一定用不同的煤经纪,同一个煤经纪可以同时为好几个煤贩子卖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